2016-2017学甘肃天水第二中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doc

2016-2017学甘肃天水第二中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甘肃天水第二中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doc

2016-2017学甘肃天水第二中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1.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B.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来源】2016-2017学甘肃天水第二中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南北方光照条件的差异,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强;由于南北方降水条件的差异,从北向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由于南北方气温条件的差异,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轻薄。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A.人口普查 B.交通定位导航 C.森林普查 D.确定某点高程 【来源】2016-2017学甘肃天水第二中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来源】2016-2017学甘肃天水第二中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所以A正确。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4.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 A.哈大线 B.陇海线 C.大秦线 D.宝成线 【来源】2016-2017学甘肃天水第二中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大秦线由大同至秦皇岛,为山西煤炭外运的铁路专线,所以C正确。 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 5.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A.吉、辽、浙——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藏——西部经济地带 C.赣、闽、沪——东部经济地带 D.皖、湘、晋——中部经济地带 【来源】2016-2017学甘肃天水第二中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吉林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内蒙古属于中部经济地带,江西属于中部经济地带,所以D正确。 考点:区域的含义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km,全线有140km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下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回答下列各题。 6.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增加大气降水,有利于植物成活 C.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D.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7.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酸化 D.地面沉降 【来源】2016-2017学甘肃天水第二中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6.D 7.A 【解析】 试题分析: 6.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7.图中绿洲有黄河穿过,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过程中如果过度引水灌溉,最有可能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水分 C.土壤 D.热量 9.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来源:] A.广泛种植水稻 B.水运发达 C.冬季河流结冰 D.雨热同期 10.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盛行风向 D.纬度位置 11.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