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阅读《孟子》 做一个大写的人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山东邹县,或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拜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为师 (“受业子思之门人” )。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年)百年多。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 “圣人”,孟子 “亚圣”。 “孔孟之道”。 《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 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是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 “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也有分七篇,二百六十章)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 《万章》; 《告子》; 《尽心》。 (各分上下) 孟子的文章代表传统散文写作的最高峰。 善用比喻,长于辩论,气势充沛。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三万五千多字。 从南宋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推崇“易子而教” 得意门生公孙丑:“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离娄》上) 孟子思想对当今的影响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重视气节:“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的故事 1、《孟母三迁》 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 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 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 “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每月朔(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子的故事 2、《孟子受教》 原文: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母其曰:“妇无礼,请去之。” 母曰:“何也?”曰:“踞。” 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 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 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 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孟子的故事 3、《孟子少时诵》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学习经典的目的在于将古人的智慧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 首先要熟记,其次才可以谈到活学活用。 出自《孟子》的成语 孟子名句 《孟子·公孙丑上》(见书26页“四心”) 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 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 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 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 了,必然会产生惊奇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孟子·公孙丑上》(见书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