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迅速准确把握古诗词蕴含的情感.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迅速准确把握古诗词蕴含的情感 诗词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作者的情感或直接抒发,或间接抒发。考生在鉴赏古诗词时,一定要迅速准确的把握诗词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诗词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高考命题专家非常重视考查考生正确把握诗词蕴含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历年屡见不鲜。那么考生如何迅速准确的把握诗词蕴含的情感呢? 一、情感语言分析法 1.有些情感语言直接表露感情。 如下面的文字就直接表露感情,“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王维《山居即事》2008年高考天津卷﹞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08年高考湖南卷﹚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谢枋得《小孤山》2008年高考安徽卷﹚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范成大《窗前木芙蓉》2008年高考广东卷﹚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008年高考江苏卷﹚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秦观《画堂春》2008年高考山东卷﹚ 2.有些情感语言间接表露感情。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2008年高考上海卷﹚ “雪”与“朱”间接表达感情。“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感叹之情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之情更为深沉。 二、意象分析法 有些意象本身具有特定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意象,我们要把这些特殊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进而把握其蕴含的感情。 如古诗词中松、竹、梅、兰、菊、柳、古道、鸿雁、红豆等等都是诗人用以抒情的特定意象。“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谢枋得《武夷山中》2007年高考福建卷第9题) 它的第2小题是: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那么此题的答案应是:表达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有些意象不具有特定意义,但通过分析也可发现它蕴含的作者之情,因为诗词中的意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总是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包孕着作者的感情的,是为表达作者特定的情感服务的。只要真正理解了熔铸作者感情的意象,就能深入领会诗词的感情。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王安石《葛溪驿》2007年高考四川卷12题﹚它的第2小题是: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要做好这道题,关键应抓住诗中熔铸作者感情的主要意象,即残月、滴漏、昏灯及疏桐鸣蝉。 那么正确答案应是: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疾、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得以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的手法,借疏桐鸣蝉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三、细节分析法 细节描写往往出现在诗词的关键处,一个好的细节,可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一种意境。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秦观《画堂春》下阙2008年高考山东卷14题﹚ 第2小题是:“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根据细节分析法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此题答案应是:这两句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表现了词中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四、典故分析法 古人作诗词,往往用典较多,用典可使诗词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往往借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秦观《画堂春》上阙2008年高考山东卷14题﹚它的第1小题是: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上阙用了“杜鹃”的典故:杜鹃鸟俗称布谷鸟,也叫子规、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叫,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其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由上可知,哀啼之杜鹃可表伤春或惜春之情。那么第1小题的答案应是:《画堂春》词的上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