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申丹).doc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申丹).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申丹)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 故事与话语 若同一故事可由不同的媒介表达出来则可证明故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不随话语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里蒙-凯南在《叙事性虚构作品》一书中提出故事从三个方面独立于话语:一是独立于作家的写作风格;二是独立于作者采用的语言种类;三是独立于不同的媒介或符号系统。 承认故事的独立性实际上也就是承认了生活经验的首要性。无论话语层次怎么表达,读者总是依据生活经验来建构独立于话语的故事。 不少现代派作家受象征美学影响很深,刻意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广泛采用晦涩离奇的象征和比喻。 如果说在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话语和故事只是偶有重合,那么在现代派小说中,话语与故事的重合则屡见不鲜。读者常常感到不能依据生活经验来建构独立于话语的故事,有些段落甚至是无故事内容可言的纯文字“游戏”。 消解叙述就是先报道一些信息,然后又对之加以否定。 真正发生了的事(故事);叙述者告诉我们的(话语)。 热奈特在《叙事话语》这一经典名篇中,探讨了话语的五个方面:⑴顺序(是否打破自然时序), ⑵时距(用多少文本篇幅来描述在某一时间段中发生的事),⑶频率(叙述的次数与事件发生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⑷ 语式(通过控制距离或选择视角等来调节叙事信息),⑸语态(叙述层次和叙述类型等)。 人物话语的表达涉及两个声音和两个主体(人物的和叙述者的),同时也涉及两个具有不同“发话者—受话者”之关系的交流语境(人物—人物)(叙述者—受述者)。 倘若叙述者选择了“叙述化的人物话语”这样概述性的表达方式,人物的话语或想法就会被叙述者的言辞所覆盖,就很可能会发生对人物看法的各种歪曲。 “人物视角”指的是叙述者采用人物的感知来观察过滤故事事件。 是哪位人物的视点决定了叙述视角? 这种向人物有限视角的转换可以产生短暂的悬念,读者只能跟着苔丝一起去发现走出来的究竟是谁,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在意识流小说中,作品往往自始至终都采用人物视角。也就是说,人物的感知很可能一直都既属于故事层(如同人物的言行),又属于话语层(如同其他叙述技巧)。 从不可靠的叙述中重新建构出以往的故事事实。作为人物的角色就会退居二线或隐而不见,而他作为叙述者的角色就会占据前台。 情节结构 情节是对事件的安排,这一定义包含了“人物”与“行动”两方面意思。首先,事件主要指人物行动,行动是由某些人物来表达。 将情节视为“故事”的一部分;强调“情节”结构的完整性。 传统小说家把情节看作故事内容。 故事(story),情节(plot),行动(action)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罗伯特兄弟指出,小说故事可能千变万化,但是,情节却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因此“仅仅”从情节概述看,我们很难判断具体作品的优劣档次。 特罗洛普认为,人物性格更为重要,因为情节仅仅是展现人物个性的一种手段。 福斯特提出,以人物为叙述重点的小说,或是以行动为情节线条的小说,都只能满足读者粗浅的好奇心,它们仅仅是讲述“故事”,而不是建构“情节”;虽然“情节”与“故事”都是“关于多个事件的叙述”,但“情节”强调的是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福斯特认为,小说家在安排故事事件时,应该在情节结构中设置一些使得主体发展,人物性格产生突转效果的事件。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故事”仅仅是情节结构的素材而已,它构成了作品的“潜在结构”(underlying structure),而“情节”则是作家从审美角度对素材进行的重新安排,体现了情节结构的“文学性”(literariness)。 托马舍夫斯基提出,研究者应该区分“情节”与“故事”:虽然“故事”与“情节”都包括相同的“事件”,但是,故事中的“事件”按照自然时序和因果关系排列,情节强调的是对事件的重新安排与组合。 查特曼认为,每一种安排都会产生一个不同的情节,而很多不同的情节可能源于同样的故事。这种观点切割了情节与故事素材之间的关系。 普罗普率先提出了“故事形态学”这一概念。 普罗普提出可以把“功能”看作故事的基本叙事成分,依照人物行动产生的意义对行动角色进行归纳,然后把故事的一些基本结构形态进行分类。 倘若以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故事”和“话语”两分法来衡量,普罗普的情节概念属于“故事”层。 构成情节主干部分的是人物行动功能,而不是如何安排故事事件的艺术手段。 将人物抽象为“角色”,关注人物行动在故事发展自然时序中的功能,这是普罗普分析模式的基本特点。 格雷马斯认为,构成情节本质要素的基本单位是“行动素”(actant),即行动在情节深层结构中的抽象意义。任何一部叙事作品的情节结构都包含了六个行动素:主体,客体,发送者,接收者,帮助者,反对者。 格雷马斯实际上将普罗普的七种角色概括为由六个行动素组成的三个对立项。 在事件中,一个行动素可通过几个不同的人物来体现,而几个行动素也可以通过一位人物来体现。 托多罗夫认为,一部叙事作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