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郭沫若的“反七步诗”.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郭沫若的“反七步诗”

“ ” “ ” 鲁迅、郭沫若的““反七步诗”” 文章作者:赵英秀 汉代建安时期的“三曹”,指曹操、曹丕与曹植父子三 人。曹丕,字子桓,为曹操次子;曹植,字子建,系曹操幼 子。曹植自幼聪颖过人,能诗善文,遇事能“应声而对”,深 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次考虑立为太子,但后发现其任性, 骄纵,被疏远了。而其兄曹丕则正好相反,韬光养晦,心怀 权术,最终获得曹操的信任,擢为太子。曹丕登基后,对于 王位争继中的对手,肆意排斥,总想剪除后患。一日曹丕欲 对曹植下毒手,便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即 要“行大法”,处以死刑。当此时,曹植悲愤难抑而又诗情激 发,“应声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诗既出,触动曹丕良知,乃至“深有惭色”。这一故事 在南朝宋代刘义庆《世说新语》里有详细记载。不过,在长 期的流传中,只保留了四句,即: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对于这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不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却有两位文学大师先后作有“反七步诗”,反其意而作, 赋诗以新旨,另铸新词,给人以全新的感受。两位作者,一 是鲁迅,一是郭沫若。 鲁迅的“反七步诗”,题为《替豆萁伸冤》: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这首诗写于1925年6月5日,发表于1925年6月7日《京 报副刊》,是附在杂文《咬文嚼字(三)》中问世的。此诗涉 及的历史背景是:1925年春,不学无术、专横跋扈的北京 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与段祺瑞政府沆瀣一气,专事迫害 进步学生,学生忍无可忍,奋起自卫,并由刘和珍、许广平 等倡导组织了学生自治会,与其展开斗争,是为女师大学生 风潮。杨荫榆为了制造舆论,责令其亲信哲教系代主任汪懋 祖于1925年6月2日在《晨报》上发表致全国教育界意见书, 极力颂扬杨荫榆功德,指责反杨学生,谓之“今反杨者,相煎 益急”,将杨荫榆压迫进步学生,说成是“兄弟相煎”。鲁迅当 时在女师大任教,他对于受迫害的青年学生深表同情,对于 封建余孽杨荫榆之流深恶痛绝,而对于帮闲文人汪懋祖之辈 的奇谈怪论则嗤之以鼻,以其子之矛攻子之盾,遂撰反七步 诗一首,旨在为“豆萁”鸣屈伸冤。诗中的“办教席”,指的是 1925年5月7日杨荫榆在北京西安饭店宴请女师大评议员之 举。在此宴席中商议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六位学生自治会 负责人之事。汪懋祖当时也出席宴会。鲁迅借此“反诗”,以 辛辣的笔触,针对杨、汪者流,投以绝妙的讽刺和鞭笞。 继鲁迅之后,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亦属非同凡响。 诗云: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此诗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抗日战 争正处相持阶段,“大后方”的文坛上,刮起一股“厚古薄今, 尊崇先人”的邪风,但郭沫若敢于迎流而上,扬起“以事求是, 古为今用”的旗帜。为此,“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以饱满的 激情,冒着巴蜀盛暑,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 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附在此文之末。 作者在书前《序》言中,说明自己研究历史人物,“主 要是凭自己的好恶,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一句话归宗: 人民本位!”在此标准和原则的指引下,作者对于曹植,一面 充分肯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指出 他的多项不足,诸如骄纵任性,恃才傲物。至于历代被人传 颂的曹植的神来之笔《七步诗》,郭沫若则认为“过细考察起 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他愤愤不平地写道:“站在 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 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我因而作了一 首《反七步诗》。”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档案大观》2007年11月30日 2版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