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法学过关一精选
窗体顶端1 (单选) 以下不属于环境法理念的出发点的是:A:生态利益B:保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C:保护全人类当前的利益D: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 (判断)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分级监督管理。A:正确B:错误3 (判断)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A:正确B:错误4 (判断) 在亚洲,印度对于“环境共有”的思想发展更为久远。A:正确B:错误5 (判断)国家环境权是国家拥有的保障全体人民环境权益的权利,更多体现的是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职责和义务,包括环境处理权、环境管理权、环境监督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职责、履行国际义务等。A:正确B:错误6 (判断) 我国《环境保护法》有对公民环境权的明确规定A:正确B:错误7 (判断) 1969年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第3条规定:“国会认为,每个人都应当享受健康的环境,同时每个人也有责任对维护和改善环境作出贡献。”A:正确B:错误8 (判断) 1985年联合国《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中明确提出了预防原则。A:正确B:错误9 (单选) 国际环境法的渊源中,不包括A:条约B:习惯C:一般法律原则D:艺术学家的学说10 (多选) 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可以分为()A:环境容量的利用行为B:自然资源利用行为C:排污行为D:开采资源行为11 (单选) 环境行政机关的管理必须由()予以明确A:刑法B:环境行政组织法C:宪法D:土地法12 (多选) 以下那些制度体现了环境保护法的预防原则?A:环境监测制度B:“三同时”制度C:总量控制制度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3 (多选) 环境问题按其构成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A:环境污染B:环境破坏C:环境损失D:环境事故14 (单选) 2014年《环境保护法》第五条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中,从“环境责任主义”的观点出发将这一原则在立法上表述为()原则A:谁污染谁治理B:排污收费C:政府综合治理D:损害担责15 (单选)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A:基本国策B:政策C:法规D:方针16 (多选) 环境利用行为的构成要件有()A:环境利用行为的主体是人(含自然人和法律拟定的人)B:行为在主观上上为了满足人的生存或生活需要C:行为的结果是获取环境要素或从环境利益中谋取利益D:行为的过程是为了了解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17 (多选) 从行为对环境是否产生不利影响的角度可将环境利用行为分为()A:本能利用行为B:开发利用行为C:直接利用行为D:间接利用行为18 (多选) 公众环境权益的内容有()A:优美、舒适环境的享受权B:开发利用环境决策与行为知悉权C:开发利用环境决策建言权D:监督开发利用环境行为及其举报权19 (单选) 良好的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不能体现的内容是()A:尽早公开B:有效公开C:公正公开D:全面公开20 (多选)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内容()A:通过环境保护质量体系B:获得绿色标签认定C:推行清洁生产D:主动对外宣示企业环境保护守则21 (多选) 国家及其政府机关在环境利用中担任的主体身份包括()A:作为国家行政职能的执行者,依法赋予单位、公民和社会组织开发利用资源、向环境排放一定限度污染物的权利B:制定法律和政策并对环境和资源实施保护管理C:代表国家依法向损害环境的当事人提起诉讼D:监管相关企业和民众是否排污22 (多选) 政府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的手段有()A: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权B:代表国家对环境与资源损害行使民事索赔权C:加强征收相关企业的污染排放税D:放宽资源开采和利用的政策限制23 (多选) 预防原则的适用表现在()A:合理规划、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B:运用环境标准控制和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向环境排放污染物C:对开发利用环境和资源的活动实现环境影响评价D: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谨慎的对待具有科学不确定性的开发利用活动24 (多选) 原因者负担原则的使用体现在()A:实行排污收费或者征收污染税制度B:实行废弃物品再生利用和回收制度C:实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补偿费或税制度D:建立环境保护费用的共同负担制度25 (多选) 公众包括()A:不特定的公民(自然人)B:政府机构C:企事业单位D:社会团体26 (多选) 决定使用的决策人物忽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退化问题,其原因主要为:A:市场失灵B:政策失误C:科学不确定性D:国际贸易的影响27 (单选) 我国环境立法为公众确立“环境权益”首()A: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B:2005年《环境影响评价法》C:199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D: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28 (单选) 2014年中国将“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写入了()A:《环境保护法》B:《环境影响评价法》C:《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