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持重物立定跳远之运动生物力学分析.pdf
手持重物立定跳遠之運動生物力學分析
唐瑞顯 、黃長福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中文摘要
前言前言
前言前言
在 2500 年前 ,希臘運動員Phayllos 雙手持重物 ,跳出了砂坑而締造優異成績。目前已經有許
多研究證實古希臘運動員在跳遠比賽時雙手持有重物(Minetti & Ardigo 2002; Lenoir, Clercq
& Laporte, 2005) ,亦有研究證實運動員雙手持重物跳遠能提升運動成績( Ashby & Heegaard,
2002; Butcher & Bertram,2004; Huang, Chen & Peng, 2005) ,但這些研究並未提及關節力
矩及功率 。本研究目的在研究負重與未負重在生物力學上的差異,並解析立定跳遠之關節力矩
及功率 。
方法與步驟方法與步驟
方法與步驟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受試者是十四名體育學系之男生(height 174.64±6.21 cm, weight 73.07 ± 11.32 kg) ,他
們在進行十分中標準程序的熱身及伸展運動之後 ,每個人接受四種試跳測驗,分別是無負重、
輕負重(L load, load 2-4kg), 重負重(H load, load 6-8kg ), 超負重(S load, loag10-12kg)之立定
跳遠 。本研究利用一部Redlake 高速攝影機 (125Hz)同步一部 Kistler 測力板 (1250Hz)收
集受試者之運動生物力學資料 。統計方式是以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顯著水準設α
=.05,若達顯著差異則進一步利用 Fishers LSD法進行式後比較 。
結果與討論結果與討論
結果與討論結果與討論
在 L 負重組與 H 負重組跳遠距離有提升 ,此研究結果與其他研究結果相似(Minetti & Ardigo
2002; Lenoir, Clercq & Laporte, 2005; Ashby & Heegaard, 2002; Butcher & Bertram,2004;
Huang, Chen & Peng, 2005) ,但在S 負重組卻沒有提升 。此外,水平最大地面反作用力與
垂直最大地面反作用力並未達顯著差異 。
在動作時間參數上 ,受試者先出現最大垂直作用力,之後才出現最大水平作用力;time to FX-
max 在四組間沒有顯著差異 ,但在the time to FY-max 卻有達顯著差異 ,顯示在L 負重與 H 負重
後能較慢產生最大垂直作用力 ,經事後比較後發現L 重組與 S 負重組 ,H 負重組與無負重組及
S 負重組 ,皆達顯著差異。而有關在下肢關節角速度方面 ,在負重之後下肢關節角速度會有下
降得趨勢 ,其中髖關節角速度方面,S 負重組顯著小於無負重組與輕負重組 ,而在踝關節角速
度方面 ,S 負重組明顯小於無負重組 。
在關節功率方面 ,負重之後皆有下降;在S 負重組的關節功率明顯小於其他三組 ;根據理論推
導,關節功率為關節力矩與角速度之乘績 ,而上述S 負重組的關節角速度顯著小於無負重組 ,
應是下肢關節功率縮小之主因 ;另外由於本研究之關節功率已利用體重進行標準化,受到負重
增加之影響 ,下肢關節功率亦會因此縮小。
結論結論
結論結論
本研究發現 L 負重及 H 負重能增加立定跳遠之運動表現 。受試者起跳重心水平速度與水平衝量
隨因負重而增加 。然而,受試者起跳重心垂直速度、踝關節以及髖關節角速度、下肢關節功率
隨著負重而降低 。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 Ashby,B. M. & Heegaard, J. H. (2002). Role of arm motion in the standing long jump.
Journal of Biomechanics,35,1631-1637.
2.Chenfu Huang, Hung-ying Chen and Hsiente Peng. (2005). The effect of hand-held weight
on standing long jump performance. ISBS22th. Beijing, China.
3. Lenoir, M;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