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教案要点

教案一 第一章: 绪论 1、微生物及其共性——微生物的研究对象以及它们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微生物:是肉眼看不清、微小生物的统称。 其研究对象包括:病毒、古菌、细菌、真菌、许多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其中病毒属于非细胞类特殊类群,古菌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 微生物以其独特的共性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生物,归纳为五大共性: (1)体积小,结构简单,表面积/体积比值大; (2)代谢活力强,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分布广,种类多(多样性); (5)适应性强,易变异。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微生物的其它很多属性都和这一特点密切相关。微生物的主要特征贯穿于基础微生物教学的各个章节中。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以及其独特的相关研究技术的科学。 3、微生物的发现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列文虎克的兴趣和爱好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制造显微镜,并具有高超的使用技术。据说他曾制作过400多架单式显微镜和放大镜,放大率一般为50-200倍。 4、微生物学的建立(巴斯德与柯赫对微生物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奠基者)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和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被誉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由于他们伟大的贡献。他们的工作为今天的微生物学奠定了科学原理和基本的方法。 1)、巴斯德的主要贡献及意义: 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并以倡导疾病细菌学说、发明预防接种方法而闻名,具体贡献为: (1) 以著名的曲径瓶试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巴斯德简单而完美的实验奠定了一种科学而理性的基础,表明微生物可以通过理性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自生说被否定的意义之一是:既然不是自生的,就必然已经存在,人们就可以去探索它,寻找它。由此将微生物的探索方法由一项科学性观察转向成了一项实验科学,打开了研究感染性疾病病因的方法之门。 (2) 在免疫学的预防接种方面,发现传染疾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变成防病的药苗。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3)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4)其他贡献,如巴斯德消毒法等 2)、柯赫的主要贡献及意义 (1) 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著名的柯赫原则,即 ① 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②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③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④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2) 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包括: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等技术。 柯赫根据巴斯德的工作,证明了微生物是疾病的原因,并进一步表明:特定的疾病是由特定的微生物引起的。进一步将微生物研究推向更高的一种科学水平上,形成了疾病确定的“柯赫原则”。与此同时柯赫还向微生物学贡献了一系列研究技术。“柯赫原则”以及柯赫发明的纯培养技术,促进了微生物学的极大发展。 5、微生物学的发展及贡献 (1)多学科交叉促进微生物学全面发展,使微生物学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内一门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体现生命科学发展主流的前沿科学。 (2)微生物学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促进许多重大生命理论问题的突破;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贡献,如细胞的人工培养、突变体筛选、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教案二 第二章: 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 一、 纯培养技术 1、分离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是研究利用微生物的基础。获得纯培养物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无菌技术、微生物的分离与分离纯化技术和微生物培养和保藏技术。 2、无菌技术:包括培养基和物品的各种灭菌技术和微生物各种接种过程的无菌操作技术等。重点在实验课中掌握相关的技术原理和操作规范,以牢固树立“无菌”的思想和概念。 3、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物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纯培养指的是只有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自然环境中微生物是混杂在一起的,因此分离获得纯培养物的基本原理:首先采用方法将单个的细胞与其他细胞分离开,进而提供细胞合适的营养和条件,使其生长成为可见的群体。进行微生物的分散主要采用稀释的方法,而固体培养基由于能够使分散的细胞固着于一定的位置,与其他的细胞分离,从而生长成为一个单细胞来源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