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互联网视域下公安院校生死观教育探究
互联网视域下公安院校生死观教育探究 【摘 要】生?c死为人生最根本之问题,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异化危机是当前引人关注的热点。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和生命教育思想,将之融入高校教育中无疑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将生死观教育行之有效地融入公安院校课堂中?“互联网+教育”带来的革新成果给予了我们新的答案
【关键词】生死观教育公安院校 互联网+教育
一、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概述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由此可见,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理念已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简单的关注知识学习到关心整个生命成长,“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不但要从西方学习经验,更应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财富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绵延数千年,其中关于生命、死亡方面的论述不知凡几,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哲学智慧。诸子百家对于生死观的认知各有侧重,造成了中国人往往采取外儒内道、儒道互补的处世态度和文化性格上的多重性[2]
儒家从孔子开始,就表示“未知生焉知死”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这些话貌似是对于死亡的讳言,其实彰显的是孔子理智冷静的人生态度,所以他才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坦然与豁达。“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后的孟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刚烈勇毅的生死观。荀子则将“死”和“礼”充分结合起来,提出:“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3]朱熹认为不能“安于死”而“有愧”于生。新儒家代表梁漱溟则说:“这一个生字是最重要的观念,知道这个就可以知道所有孔家的话。孔家没有别的,就是要顺着自然道理,顶活泼顶流畅的去生发……不加造作必能与宇宙契合,使全宇宙充满了生意春气[4]。”
作为先秦显学,墨家的生死观更有一种贴近平凡人的壮阔与豪迈。“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吕氏春秋“其生也勤,其死也薄”价值观也充分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对于老庄思想而言,生死观的认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老子将人类的生命放在宇宙中进行考察,把人看作是宇宙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道家的生命价值观中,个体的生命存在就是最高的价值。”[5]然而他也并不否认生死皆是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庄生鼓盆”的典故则表现出道家对天地万物包括生死的齐一态度。“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死生存亡之一体”,这也正是其无惧生死,乐观豁达的重要原因
法家生死观则是从“定理有存亡”的角度来理解死亡的本质,并在老庄思想基础上,勾连了现象与本体,从而获得了一种理智到残酷的理念。此外,法家尤其是韩非子特别强调了个人的生死要服从于国家的存亡,为国赴死,为君殉难是每个人的应有之义
上述种种不过是对诸子当中一些代表性流派的生死观念稍做概括,内容之宏阔,可见一斑。如果能将其融入公安院校大学生品质教育的范围内,不但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生命维度,更遑论这同样也是建设我国精神文明,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以此方式进行教育可谓一举数得
二、生死观教育之于公安院校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据《2011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统计,2011年上海全市高校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75起,其中自杀事件就有32起[6]。有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大学生群体的自杀死亡率达到十万分之二十,远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并呈逐年上升趋势[7]。一时间人们纷纷质疑,当前高校大学生是怎么了?为什么大学生对于生命不管是自身还是他人这么冷漠?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泛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纷纷抬头。对于“生”和“死”的问题,大多数青少年学生根本不会深入思考。而像“人死如灯灭”“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样的人生态度对于学生自身和社会无疑都是危险的。到底为何而生?如何去生?死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正如别尔嘉耶夫在他的著作《人的命运》中写的:“人生在世之所以会有意义,就是因为有死亡这件事,假如人间没有死,人生的意义就消失了。人的道德经验意义,统贯他整个一生,主要是他处身于一个知道有死的地位。”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认识到生死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使其对学生产生影响力
生死观的教育最初是以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的形式出现的。Bensley(1975)将其界定为:“这是一个探讨生死关系的教学历程。该历程包含了文化、宗教对死亡及濒死的看法与态度,希望借着对死亡课题的探讨,使学习者更加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并将这种态度反映在日常生活中。”[8]死亡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药饮片冻干粉针剂冻干技术探究及探析.doc
- 中药饮片标准汤剂质量评价案例.doc
- 中药外敷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Meta探析.doc
- 中药学类本科专业课程编制实践及思考.doc
-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质量重要性.doc
- 中药饮片质量规格规范性探究.doc
- 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互补性探析.doc
- 中药材生产及其管理规范.doc
- 中西医结合专业生物学实验中观察体外培养细胞基本形态实验方法改进.doc
- 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咽癌诊疗进展概况.doc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