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刺法-康复医学科_培训课件.ppt

中医针灸刺法-康复医学科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毫针的检查 ??? 针体必须光滑锋利,针体挺直,易于进针,手感好;针尖必须达到刺棉花拔出不带纤维,挑木板不起毛勾的境地,施针痛感才小。针柄针体连接牢固,否则容易断针。 毫针的规格 c、施术部位的消毒:用75%酒精棉球或用碘伏棉球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拭擦针刺部位。 d、施术房间的消毒:治疗室应定期消毒(紫外线消毒),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3.针管进针法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1cm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人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 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 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进针者。 2、针刺的深浅度: (1)年龄 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2)体质 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3)病情 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 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 (一)、基本手法 1、 提插法:先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方法。“提”就是将针由深而浅的向上的操作过程;“插”就是将针由浅而深的向下的操作过程,提插法就是提针和插针的结合应用。 出针法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 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指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慢提至皮下(不可单手用力过猛),静留片刻,然后出针。 出针时,依补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疾出”或“徐出”以及“疾按针孔”或“摇大针孔”的方法出针。 五、血肿: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 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所致。 现象: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 处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较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按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 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f.摇法:指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橹或摇辘轳之状。 七、得气 一、定义 即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或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的特殊感觉的反应,谓之得气,亦称为针感。患者会感到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或沿一定部位、方向扩散传导;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涩滞的感觉。得气与否与针刺疗效关系密切,可以说是针刺取效的关键。 二、影响得气的因素 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取决于患者体质的强弱、病情的变化以及医者取穴准否和操作手法。若针刺不得气则应采用行针催气,或留针候气,或温针,或加灸等法促其得气。 八、毫针的补泻方法 (一)单式补泻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 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 提插 补泻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 捻转 补泻 泻?? 法 补?????? 法 名称 进针快,出针慢 进针慢,出针快 疾徐补泻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 平补平泻 泻?? 法 补?????? 法 名称 出针时不按闭针孔,或摇大针孔 出针后按闭针孔 开阖补泻 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 呼气时进什,吸气时出针 呼吸补泻 (二)复式补泻手法 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深层),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3(中层),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浅层),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插至下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提至上1/3留针。 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透 天 凉 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浅层),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刺入中1/3(中层),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刺入下1/3(深层),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慢慢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按至深层留针。 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 烧 山 火 操 作 方 法及作用 名称 (三)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 功能状态 人体处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以产 生不同的作用,其效果也迴然不同。即机 体虚惫时可补,而机体邪盛时可泻。 腧穴特性 腧穴的功能不仅有它的普遍性,而且有些 腧穴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