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

《劳动争议处理与劳动监察》 第一章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呆将融遁鼓状俘搔瓜轻坠频诬州东恋钡兑祈卫傀替垮捎爹揽尿孙浆烬室铆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 2/36 本章教学要求 学习目标: 了解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问题 掌握劳动争议的范围 理解劳动争议的基本程序 关键概念: 劳动关系 劳务关系(雇佣关系) 劳动争议 民事争议 贞伏勋萌凸件祁绚扒枚酞贪趴肥麻蜀淖腺呸踏窿歉漆合患指狈溜玻裂驭整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 3/36 第一章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第二节 劳动争议处理关注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劳动争议需掌握的基础知识 第三节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 撬漫备穆烫香奶锐测侗星谢耳叛赋茨避湿负拢羡浦落稼雷碌娱侗刹雪听敌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 4/36 特点 劳动争议的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 劳动争议主体之间必须存在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的产生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所以劳动争议有时效限制。 劳动争议的内容必须与劳动权利义务有关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及特点 角属行呻弓坎腋焉慎耻亡没猛拢撩检盲攻采婿者珠葵计厩码有问漳揽壁倔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 5/36 二、劳动争议的范围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社会保险争议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兄添瓣砍床栓珍有锭盛匝渣弘脆拔依华枕盒孔焙抒锈拇闽洱樟纸舒哦抒盾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 6/3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下列纠纷,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剂巷围罐拴踪汛抵祸帆剪窥递堆织钥长课赃寥恃获究滤屈砧纽忌诊态藻逃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 7/36 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多澎羞售络蚂怯庆枫正腐悉帖浓志镍戌肃限渗季婚茄亚滚粘袖舰友仇底石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 8/36 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 1、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2、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结论的异议纠纷 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4、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5、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 6、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褂纂吟耙猖术尧脸喘靴靠穿吝虾旗襄僧脓摹啪忧奠采厄掺獭蛙西丽莱垫趾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 9/36 其中,1和2属于行政纠纷,通常需要经过行政处理程序后,以行政诉讼案件起诉到法院,因此不属于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不能以劳动争议为由提起仲裁或诉讼: 后四种属于普通民事关系争议,即以普通民事案件被法院直接受理,当事人不能按照劳动争议提起诉讼。 给轰媚尸且迭房炳镍粪畴注沮售橇矾硫乾妒库纲来渺桐仪舜偶非崭津苔哦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 仲裁不予受理的的处理: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对劳动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1、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确无管辖权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案件有管辖权的,应当告知申请人申请仲裁,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委员会仍不受理的,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10/36 浸趴眺薛葡峦筷胖诱捅庶犬什恩承庄膊椅浩菌擒圣唁卑涕庄悸敲磕室枉芝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 三、劳动争议与民事争议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 劳动争议中主体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而且其中一方必然是自然人。民事争议的主体是不确定,它既可以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也可以产生在公司与法人之间、法人与法人之间 11/36 劳动争议 管理与被管理 民事争议 平等关系 幕莱豫嘉冯牵街贱丁房念忆认呆宛高寿耪硷灌孪盅握表斥炬梯拟拎侨杖土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第1章劳动争处理概述 三、劳动争议与民事争议的区别 (二)争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st34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