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分析与采集研究.docVIP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分析与采集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分析与采集研究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分析与采集研究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分析与采集研究  1 引言      皖江文化是以安庆为传统中心并涵盖整个皖江地区所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地域文化。有着百年办学历史,身为安徽高等教育源头的安庆师范学院是安徽省内研究这一区域文化的重要基地。传承文化道统,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特色文献资源保障是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的职责和使命。为此,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以现有馆藏文献为基础,设立了皖江文献特藏室,通过一年多该文献的挖掘和分析,皖江特色文献在馆藏上初步有了一个雏形。但由于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且内容丰富,涉及众多领域和学科,因而文献资源非常庞杂和难以采集。为避免特藏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本文将对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特征、分布情况以及结构、形式和作用进行分析,并对特藏文献采集的要求、原则和途径进行论述。      2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特征      2.1 特藏文献的含义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是指图书馆以皖江文化为依托所收藏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地方性文献,在图书馆中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是以反映皖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为基本特征的一切文献信息载体的总和。广义地说,该馆藏包括皖江地区制作、出版、流传的各类文献,如地方出版物、民间传说、书信曲谱等文字记录;从不同侧面反映皖江地区历史与现实的基本状况,如: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发展、民风民俗、人物万象等。其内容纵向贯穿古今,横向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既反映地方特色文化,又体现时代发展历程。故可通俗地理解为:皖江文化特藏文献是皖江地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文现象等有关人、事、物的文字记载,简称为:写皖江的书和皖江人写的书。      2.2 特藏文献的特点   特藏文献与特色文献是有区别的。特藏文献是特色文献的一部分,是指一个个体图书馆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殊文献。它是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某一特定区域内、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特殊文献,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对一些原始资料、灰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体现的是独有和唯一的特点。而特色文献是指图书馆围绕某一专业学科所建立起的完整、系统的藏书体系,并在高频率的使用中所形成的某一专业特色。特色文献与它的利用率紧密相关,而且是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馆藏建设。特藏文献和特色文献有相同的成分,但又不完全相同。特藏文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文献,它的收藏与利用价值关系不大,例如我馆皖江文献特藏室所收藏的本校教职工的论著、校友的论著与赠书、校史资料等,其主要目的是收藏和保存。而特色文献是建立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之上。两者的区别是一方侧重于藏,一方侧重于用。对此进行分析,目的是特藏文献采集中要处理好藏、用之间的关系,特藏文献概不外借、只供室内参考已是所有图书馆的惯例。      2.3 特藏文献的分布情况   特藏文献的分布情况要从安庆区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上加以分析。   安庆市区域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现辖一市七县三区,总人口610万。安庆境内遍布名山秀水、人文古迹,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城市,有天柱山、花亭湖等16处A级风景名胜区,鹞落坪、板仓2个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另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安庆为安徽省省会所在地和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统领中国文坛200余年;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两弹元勋邓家先、著名篆刻家和书法家邓石如、宋画第一人李公麟、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章伯钧、京剧鼻祖程长庚、著名章回体小说家张恨水、中国美学泰斗朱光潜、黄梅戏表演艺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术家严凤英以及桐城派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姚鼐、吴汝伦;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陈延年、陈乔年,首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原驻美联络处主任和文化部部长黄镇;京剧名家杨月楼、杨小楼,杂技皇后夏菊花,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著名现代诗人海子等一大批领时代风骚的人物,创造了辉煌绚丽的皖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为我们留下了书写不完、采集不尽的书。      3 皖江文化特藏文献的结构      3.1 文献的架构   皖江文化是祖辈创造、遗留下来的一笔丰厚财富,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通过梳理和分析,要构建九大特色的板块:以禅宗为核心的佛教文化;以桐城派为代表的古典文学;以邓石如、李公麟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敬敷书院、国立安徽大学为代表的教育文化;以徽班、黄梅戏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方以智、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文化;以张英、陈独秀为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