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夷”研究
说“夷”研究
我国古书中对边疆民族有固定的称呼,《尔雅·释地》中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郭璞注:“九夷在东,八狄在北,七戎在西,六蛮在南,次四荒者。”《礼记·王制》:“东方日夷……南方日蛮……西方日戎……北方日狄……”。过去我们笼统地说这些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隐含着“内中国而外夷狄”的思想,但细加分析,同是具有贬义,其间亦有差异。我们拟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证。
首先,从字形分析入手。“夷”是从“大”的,《说文》:“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大”下说“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是把“夷”视为人类的。而解释蛮、狄时说:“蛮,蛇种,从虫。”“狄,赤狄,本犬种,狄之为言淫辟也,从犬,亦省声。”均视为非人。“戎”在《说文》中的解释是“兵也,从戈从甲”,喻指战争,古人认为“兵者,凶器也”,傅斯年先生说:“周人斥殷,动日戎商、戎殷。”用之代指西部边疆的民族,也在贬斥之列。从字形分析可以看出“夷”的称谓高于“蛮”、“狄”、“戎”。
“名,明也,名实事使分明也。”(《释名·释言语》)命名中包含着思想,这一思想便是褒“夷”贬“蛮”、“狄”、“戎”。它不仅表现在字形上,还表现在与边疆民族有关的历史传说中。这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二方面的论证。
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东夷”当属朝鲜(东北)和春秋时的吴国(东南)。我们首先看有关朝鲜的传说。《汉书·地理志下》:
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濊貉、句骊蛮夷。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蜱,欲自赎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取无所雠,是以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其田民饮食以笾豆,都邑颇放效吏及内郡贾人,往往以杯器食。……可贵哉,仁贤之化也!然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于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
言箕子为朝鲜始祖,当属传说,但所述朝鲜之风土人情与中原无异,礼仪、淳朴甚有过之者,在当时人心目中可视为一“世外桃源”。《后汉书·东夷列传》也有类似的记载,并在开篇强调说:“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
有关吴国的传说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谦让自古就被视为最重要的美德之一,而最大的谦让莫过于让国,所以孔子感叹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第八》)从以上两则传说可以看出褒“夷”之意甚为明显。
而有关“蛮”、“狄”、“戎”的传说与之大异其趣。
北狄可以匈奴为代表,关于匈奴的传说见裴驷《史记集解》所引乐产《括地谱》:
夏桀无道,汤放之呜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
这个传说大概是根据匈奴“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的风俗虚构的,言其始祖便野蛮无道,不分长幼,“上梁不正下梁歪”,贬斥之意溢于言表。
西戎可以羌为代表,关于羌的传说见于《后汉书·西羌传》:
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
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不知爰剑何戎之别也。后得亡归,而秦人追之急,藏于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剑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既出,又与劓女遇于野,遂成夫妇。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遂俱亡入三河间。诸羌见爰剑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为豪,河湟问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事,爰剑教之田畜,遂见敬信,庐落种人依之者日益众。羌人谓奴为无弋,以爰剑尝为奴隶,故因名之。其后世世为豪。
正如王明珂先生在《华夏边缘》中分析的那样,“三苗在古代传说中是凶人的化身。因此,将羌人视为三苗之后,也就是华夏借着羌人的族源来诠释这些异族的邪恶本质。”“这一则传说的原型,很可能采自当时被称为羌的某一部落之口传。在汉代中国人的族群歧视下,添加了一些如秦厉公与戎等的历史背景,与强调羌人低劣本质的枝节,如他们领导家族的父系祖先是奴隶,母系祖先为受割鼻刑罚的女子。”尽管保留了羌族始祖逃亡过程中所遇异象的情节,但字里行间处处寓有贬义。
有关南蛮的传说记载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