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王安石).ppt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妃曲(王安石)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 在众多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作品中,《明妃曲》为何能独树一帜,备受赞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曾两度为相,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等新法,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告败。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封荆国公,卒谥文,并追封舒王,故亦称荆公、舒王、王文公、王临川。 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等存世。 王昭君的故事经过历代传诵,内容越来越丰富: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毛延寿的,有讥讽汉元帝的……。但王安石的这首诗别出心裁,独辟蹊径,因而影响颇大,当时文坛名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都有和作。 《明妃曲》作于宋嘉祐四年,王安石时任江东提点刑狱。此时的他有际遇不佳,不为人知重的感叹,遂写下寄寓深远的《明妃曲》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 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 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 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 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 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 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 尚有哀弦留至今。 诗意解读 第一首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分进一步写明妃之美不仅在意态,更在心灵,她年年盼望都落了空。明妃的意态美、心灵美均遭埋没,这是人生最大的失意,而其责任全在君王,不论万里毡城的悲剧,或是咫尺长门的悲剧,都是他们造成的。这就深入揭示出明妃悲剧的根源。 第二首诗描写昭君出嫁匈奴的情景,昭君虽然得到了很好的礼遇,但她始终不舍那份爱国思乡的情怀。明妃一借琵琶以寄情,二看飞鸿以望乡,可见她的心仍在汉而不在胡。青冢纵已荒芜,而昭君怨曲依然流传至今便是一个明证。可见明妃的情感超越了个人的得意失意,而有着更加深厚的内涵。 然而“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句进一步强化了第一首诗的意思:劝慰昭君还是要好好待在胡国,不要留恋汉朝,因为嫁到塞外给胡人也不见得比终老汉宫更不幸。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昭君一出场,泪湿春风,低回顾影,满含悲戚,自己也觉得“无颜色”。然而即使如此,尚且惊得“君主不自持”。写昭君的美却从她的“不美”之时落笔。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眼泪和悲哀消减了她的容光,她会更加美丽动人。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汉元帝由于失去了平生从未见过的绝代美女而勃然大怒,他把愤怒一股脑儿倾泄到画师毛延寿的身上,杀掉了毛延寿。汉元帝的昏君形象寥寥几笔就被勾勒得惟妙惟肖。接着作者轻轻一笔点出:像昭君这样的美人,任何画家的传神之笔都是拙劣的、无法描绘的,所以杀掉毛延寿实在是一大冤案。 作者明则为毛延寿伸冤,实则暗讽了当今统治者的无能。 家人万里传消息, 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 家人传来话说:好好在匈奴国生活吧,不要再痴想了! 想当年阿娇倍受宠爱,被打入冷宫后,虽与皇帝近在咫尺,也不能再见一面。你惦记汉朝,即便你在汉朝,也还不是失意? ——该失意的,在南北都一样,别老惦着“塞南”罢。 诗人借家人劝慰的决绝之词,揭露了朝廷的黑暗,宫廷的冷酷,抒发了人生失意的感慨。 汉恩自浅胡自深, 人生乐在相知心。 汉朝对你的恩情其实很淡薄,还不如胡人待你好,明白你心意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心灵相知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汉元帝不识明妃意态,遣明妃去“和番”,这是汉恩之浅,匈奴迎娶,出动毡车百辆,再加以殷勤劝酒,这是胡恩之深。所以作者劝慰昭君还是要好好待在胡国,不要留恋汉朝,因为嫁到塞外给胡人也不见得比终老汉宫更不幸。 主题分析 首先,此诗借昭君故事寄托人生失意的悲哀,抒发怀才不遇的感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