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休克 一、休克的概念和主要临床表现 概念:休克(shock)是指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作用后,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为主的急性循环衰竭、重要脏器(如心、肺、肾等)灌流量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主要临床表现:可视黏膜苍白或发绀、耳、鼻和四肢末端发凉,皮肤温度下降,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浅表,尿量减少或无尿,动物精神沉郁,肌肉无力,反应迟钝; 微循环特点: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组成的血循环,它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主要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组成; 微循环主要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微血管壁的平滑肌受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1等会引起血管收缩,而组织胺、激肽类、乳酸等会引起血管扩张; 正常情况下,全身微血管循环以反馈调节为主; (一)根据休克的原因分 1.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2.感染性休克(infectious shock) 3.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4.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5.神经源性休克(neurogenic shock) 6.创伤性休克 休克的原因和类型 1.低血容性休克 失血,见于外伤、胃溃疡、内脏破损和产后大出血等短时间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速减; 脱水,剧烈呕吐或腹泻、大量出汗等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烧伤,伴随血浆和水分的减少 特点:15min内失血少于全身血量10%,机体可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若失血超过20%,则会发生休克;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铁性贫血;当出血性休克继发感染时,机体极易发生全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感染性休克 由于细菌、病毒、霉菌、立克次氏体等病原感染时会导致感染性休克,常见于动物严重感染并发生败血症时,所以又叫败血性休克; 病理特点:因感染导致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升高,回心血量。输出量均减少;G-释放的内毒素会导致机体DIC,这种休克又称为中毒性休克; 3.过敏性休克 过敏体质的动物机体,注射如青霉素等药物、血清制剂或疫苗会引起过敏性休克, 病理特点:过敏性休克的发病机理是抗体(肥大细胞表面的IgE)与抗原结核,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和激肽被释放到血液中,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大量渗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4.心源性休克 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及严重的心律紊乱,急性心力衰竭、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障碍等心脏疾病引起; 特点: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降低,外周循环血量下降,常伴有中心静脉压升高; 5.创伤性休克 见于严重创伤,骨折等疾病,有失血,组织损伤、疼痛等因子参与休克的发生。 特点:大量失血、剧痛和组织损伤引起DIC,导致微循环缺血或淤血而发生休克。 6.神经性休克 常因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或大面积损伤等引起的血管运动中枢受到抑制,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神经性休克。 病理特点:有限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血液淤积在血管内; (二)根据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分 1.低动力性休克(hypodynamic shock):又称低排高阻型休克 特点:心输出量减少,心脏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的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中心静脉压和血压降低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可视黏膜苍白,血压明显下降、少尿。由于体表温度降低,故又称“冷休克”。 2.高动力型休克(hyperdynamic shock):又称高排低阻型休克 特点:心输出量增加,心脏指数增高,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中心静脉压增高,血压下降。 临床表现:皮肤温暖干燥,可视黏膜潮红,脉搏快而有力,血压降低,尿量不减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缩小。由于体表温暖,故又称“热休克”。 三、休克发生、发展的机理 (一)休克的共同发病环节 1.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1)大失血、失液→全血量和血浆容量↓ →有效循环血量↓ (2)过敏等因素→微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微循环内→有效循环血量↓ 2.急性心机能障碍 心功能障碍→心输出量减少→微循环血灌注量不足 3.血管舒缩功能异常 休克早期,微血管呈痉挛收缩状态,晚期麻痹扩张。收缩、扩张都将导致微循环障碍。 (二)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机理 1.休克Ⅰ期(微循环缺血期) 由创伤、疼痛、感染、失血等引起休克初期,也叫代偿期。 机理:一般会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过多,使除心、脑以外的各器官微循环收缩,组织灌流量减少,呈缺血状态,微循环反应导致了血流的重新分配,以确保心、脑等生命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具有一定的代偿意义; 发生部位:肺、肾、肝、脾以及各消化器官 主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皮肤、可视粘膜苍白、皮温降低、四肢和耳朵发凉、脉搏细弱。尿量减少、出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八课:床头上的标签词语.ppt
- 人教版地理选修4《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课件3.ppt
- 人教版地理选修4《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课件1.ppt
- 人教版地理选修4《第三章 城乡规划》课件.ppt
- 第六章中小学生个性心理与教育.ppt
- 人教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1.ppt
- 第六章会议管理.ppt
- 人教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课件1.ppt
-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ppt
- 人教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生物灾害》课件2.ppt
- 浙江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衢州市直公立医院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浙江温州泰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江苏靖江市数据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广东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浙江舟山岱山县东沙镇人民政府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浙江金华市委宣传部、中共金华市委网信办所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广东深圳市党建组织员招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江苏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招聘非在编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