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品保部ISO9001检查表.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受审核区域 品 保 部 审核日期 审 核 组长 审核人员 陪同人员 审核范围 检 查 项 目 检 查 记 录 判定 4.2.3 文件控制 组织是否制定了形成文件的控制程序? 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批准?文件修订是否及时?修订后是否被重新批准? 识别文件现行修订状态的方法是什么?能否满足要求? 使用处是否得到有效版本的适用文件?作废文件是否从发出场所及时撤出? 外来文件是否得到识别?发放如何控制? 保留作废文件的标识是否清晰? 4.2.4 记录控制 是否制定了记录的控制程序? 记录的标识是否清楚?检索是否方便? 是否规定了记录的保存期? 检查程序内容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是否与质量手册相协调。 了解是否对记录的标识、储存、检索、保护、保存期限的处置作了明确的规定,其适用性和有效性如何。 5.4.1 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的设定是否在相关层次上得到分解?分解是否适宜? 质量目标是否与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一致? 质量目标是否具有可测量性? 测量方法是否明确? 5.5.1职责和权限 部门负责人及各岗位员工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5.5.2 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效果如何? 2、询问管理者代表是如何建立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如何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3、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如何在组织中体现并提高。 5.5.3 内部沟通 组织内部沟通工具有哪些? 各类人员是否了解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 5.6 管理评审 管理者代表是否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管理评审有无改进的机会与体系变更的要求 7.1产品实现的策划 1、询问本公司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分哪几类? 2、询问采购物资、半成品和成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分别用什么方式进行标识的? 3、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公司是如何控制和记录了产品的唯一性标识,以达到追溯目的。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1.请出示本企业所有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查阅是否有遗漏?(可从生产现场倒查) 2.索取计量校准计划,查其是否将台帐中所有装置均纳入? 3.①从台帐中抽取3-5台测量装置,检查有无经校准?索取校准记录。(可从现场抽取) ②有无确定其检定周期? ③查其校准状态有无标识?(可从现场抽取) 4. 询问:有无存在量值不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基准的测量装置?若有,查阅是否制订了校准依据? 并索取自校记录。 5.询问:当监视和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公司是如何处理的? 8监视、测量、改进 8.1 总则 1.是否对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的过程进行策划和实施?策划是否在产品、过程、体系业绩和顾客满意程度四方面展开? 2. 在测量、分析和改进活动中是否采用了适用的统计技术?现场观察统计技术的应用如何?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 为了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采取了哪些适宜的监视和测量方法?效果如何? 2、 当发现过程策划的结果未满足要求时,是否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 查阅有无编制文件,明确规定:需进行监视和测量的产品实现阶段,各阶段安排的检测点、对实施检验的人员资格、检验方法、接收准则、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以及留下的记录? 2 查 QMS运行以来原物料的进货检验记录,(从入库单中抽取3-5种产品)查阅内容包括: 检验数量与检验文件规定是否一致? 检验项目与检验文件规定是否一致? 结果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是否有负责产品放行责任者的签名或章印,其有无经授权? ⑤询问是否发生未经监视和测量而放行的产品?若发生,有无经授权人员批准并按规定执行? 3.查阅查QMS运行以来半成品的检验记录——调试老化记录,(从生产记录单中随机抽取3-5批)查阅: 检验数量与检验文件规定是否一致? 检验项目有无缺项、漏项? 结果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签字的检验员有无经授权? 4.①从最主要产品中挑选2-3种型号产品,查阅这几种产品检验文件与这几种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是否一致? 5. 查(QS运行)以来生产记录单中抽取3-5批主要产品,索取其的成品检验记录: 检验数量与检验文件规定是否一致? 检验项目与检验文件规定是否一致? 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签字的检验员有无经授权? 8.3 不合格品控制 检查在进货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过程和操作工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1有无记录不合格品的性质和采取的措施?2是否按程序文件规定的参加评审和处置人员的签字?3 是否按评审后的决定进行处置?4对于纠正后产品有无重新验证,其记录有无?5 对交付和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换、修

文档评论(0)

orhchv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