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品质量安全抽检数据分析
摘要
食品,对于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正所谓民以食为天
如何评价深圳市这三年各主要食品领域微生物、重金属、添加剂含量等安全情况的变化趋势;
从这些数据中能否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如食品产地与食品质量的关系;食品销售地点(即抽检地点)与食品质量的关系;季节因素等等;
能否改进食品抽检的办法,使之更科学更有效地反映食品质量状况且不过分增加监管成本(食品抽检是需要费用的),例如对于抽检结果稳定且抽检频次过高的食品领域该作怎样的调整?
问题分析
首先,我们看到分析这三年来的数据十分庞大。并且深圳市的数据采集手段似乎每年一变,这导致对这个问题中数据提取的困难。比如这三年所列的关于食品检查合格率的数据,2010年的是根据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餐饮消费环节三个部分给出的;而2011年的数据部分又没有提到食品监察部门到底是从那一个具体的环节中给出来的,感觉比较笼统;而到了2012年,数据也没有说是从哪个环节得到的,并且相较于2011年其数据更为琐碎,每一期的报道都是将十几个品种的食品进行逐类计算合格率的,在统计时既不好细分也不便于笼统的划分。这种每年一变的数据叙述风格对于统计来说带来了几大的不方便。而且或许是为了方便,食品监察部门总是在某个时间段只检查某一类的食品,在所给数据中能够很清晰的反应这一点,比方检查饮用水,它的数据只会在一年众多报告中的某一其中出现,这是否意味着不良商贩可以抓住这种制度上的漏洞而根据不同的时期进行“灵活”的生产食品以逃避监管部门的检查与打击。其问题的复杂性就是在于如何从纷乱的数据中提取一些值得研究的,或者是感觉能够找到一些规律的项目进行适当的处理从而期望可以得到一些比较普适的结论。
其次,问题中给出了我们提示。对于第一问,研究食品安全不合格的因素,从数据中也可以反映出来食品安全不过关主要是微生物的过量繁殖,重金属的残留以及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其次还有一些其他所占比重较轻的因素。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份关于食品检验的资料,如下: 食品检验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食品营养成分分析,食品中污染物质分析,食品辅助材料及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感官鉴定等。狭义的食品检验通常是指食品检验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卫生标准,对食品质量所进行的检验,包括对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标志、唛头和商品体外观的特性、理化指标以及其它一些卫生指标所进行的检验。检方法主要有感官检验法和理化检验法。
科标化工分析检测中心(SCT)提供以下食品检测检验试验测试需求:
理化项目:
水分,灰分,酸价,过氧化值,挥发性盐基氮,三甲胺氮,咖啡因,脂肪酸,丙二醛,氨基酸态氮,总酸,酸度,明矾,总碱度,L-羟脯胺酸,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丙酸钙,丙酸钠,脲酶,米酵菌酸,溶剂残留量,羰基价,甲醛,次硫酸氢钠甲醛,过氧化苯甲酰,亚硝酸盐,甲醇,乙醇,总脂,酒精度,杂醇油,二氧化硫,相对密度,pH值,比旋光度,折光率,粒度,细度,折射率,熔点,净含量,新鲜度,完整率,干粒重,干燥物,可溶性固形物,总固形物,非脂乳固体,全乳固体
重金属及微量元素:
铅,砷,无机砷,汞,甲基汞,铜,镁,锌,锡,钙,铬,镉,磷,氟,碘,硒,钾,钠,铝,铁,锰等
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
着色剂: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诱惑红,亮蓝
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
抗氧化剂:叔丁基羟基茴香醚,二叔丁基对甲酚,植酸,TBHQ
漂白剂:亚硫酸盐,二氧化硫
护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
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
水分保持剂:磷酸盐等
食品农药残留测试:
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400余种测试
食品兽药残留测试:
氯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硝基呋喃、磺胺类、盐酸克伦特罗等
微生物检测: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致病菌等
所以对第一个问题,只需要依据这些关键字找到其相关数据再分析其变化情况应该就可以。但是还应该注意到有些食品是对于某些安全因素特别敏感,比如说小食品容易发霉发烂,就容易受到微生物这一因素的影响。还比如说平时所见的馒头或者油条需要发酵处理,就很可能膨松剂添(主要是含铝元素)加过多而导致铝元素过量,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食品来讨论这些安全因素的变化趋势,而非一概而论。
对于第二个问题,题干给糊了一些思考的方向,大体上也是根据相关关键因素去寻求关于那个因素的一些变化趋势,比如按照常理来讲食物在夏天易受温度,湿度的影响,会加速腐坏,而在冬天就变得容易保存一些,而又这个表观现象所揭示的内在缘由是在夏天微生物繁殖加快由于食品上或多或少会附有微生物,在季节影响下可能会加速其繁殖,而这个时候如果食品保存不谨慎的话实际容易受到勿扰从而变得不安全的。同样地地点因素也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