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國文學重要名詞
【先秦時代】
六經:《詩》、《書》、《樂》、《易》、《禮》、《春秋》、合稱《六經》。
《詩經》:共305篇,簡稱《詩三百》,亦稱《三百篇》。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其“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精神,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
六義:《詩經》之內容可分為十五國風、大小雅、三頌(周頌、魯頌、商頌)。風是民歌,雅是樂歌,頌是祭歌。“楚辭”。當中主要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由西漢末年劉向搜集輯錄而成。
九歌:屈原作品,共11篇。即《東皇太一》、《東君》、《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風騷:《詩經》和《離騷》的並稱。《詩經》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後代文學很有影響,故常以“風騷”並舉,有時也用以指文學素養或文采。
歷史散文:先秦散文中記載歷史之典籍,如《尚書》、《春秋三傳》等,亦稱敘事散文。
諸子散文:先秦散文中諸子學說之典籍,如《孟子》、《韓非子》、《荀子》、《莊子》等,亦稱哲理散文或說理散文。
①老子,李耳, 字聃,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道德經》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創始人。《論語》是孔子弟子記載他和學生言行的書。
③墨子名翟,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53篇。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思想,反映了小生產者反對兼併戰爭,要求改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願望。
④孟子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繼承者。???? ⑤莊子,名周,戰國道家。著《莊子》。
⑥荀子,戰國儒家,著《荀子》32篇。
⑦韓非子,法家。著《韓非子》。主張君主集權,提出重罰、重賞、 重農、重戰的政策。
???? ⑧《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秦相呂不韋和他的門客的集體創作。????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諫逐客書》。
九流十家:儒、墨、道、法、名、縱橫、陰陽、農、雜,合稱九流,另有小說家,與上述九流合稱十家。
春秋三傳:孔子據魯史褒貶是非,編為《春秋經》,後世釋經者三家,即《左傳》、《穀梁傳》、《公羊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敍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
《戰國策》,國別體史書,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一些縱橫家及其門徒的著述加以整理編輯。本書內容主要記載戰國時代謀臣策士遊說諸侯,或互相辯論時所發表的政治見解和提出的鬥爭策略,以及他們錯綜複雜的政治活動。
--------------------------------------------------------------------------------
【漢魏兩晉時代】
樂府詩:漢武帝時,設樂府官署,命李延年為協律都尉,蒐集各地民歌,配以音樂,使能合樂而歌,謂之「樂府詩」。
古詩十九首:梁朝蕭統編纂《昭明文選》,把不知姓名的十九首古詩編在一起,後人予此評價甚高,故亦稱為「風(國風)餘」、「詩母」。
《史記》:西漢司馬遷著,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共130篇,分為“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十表”(記大事年月)、“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跡)、“三十世家”(記侯國興亡)、“七十列傳”(記王侯以外著名人物的史跡)。它記載了黃帝到漢武帝時長達三千年的歷史,其人物傳記開史傳文學的先河,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漢書》,東漢班固撰,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全書共一百篇,體制承襲《史記》,但又有變,分為“八表”、“十志”、“十二本紀”、“七十列傳”,它記述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共229年的歷史。其成就亦很高,對後來的斷代史產生了很大影響。
賦聖:漢司馬相如之賦,詞藻華美,鋪陳侈靡,被稱為「賦聖」,《子虛賦》,《長門賦》為其代表作。
建安風骨:漢末獻帝,年號建安,其時社會混亂,作家詩文每能表現激越深情,反映民生,風格遒勁,為後世所推崇,稱為「建安風骨」。
建安七子:建安時代,曹氏父子外之代表作家:即王粲、徐幹、陳琳、阮瑀、應瑒、劉楨、孔融。
三曹陳王: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陳思王曹植,為漢末魏代詩人代表。
竹林七賢:魏正始時之文人,聚於竹林清談,時稱「竹林七賢」,即阮籍、稽康、向秀、劉伶,山濤、阮咸、王戎。
《文心雕龍》:南朝梁國劉勰所著文學批評之著作,前半論文學體裁之源流,後半論篇章修辭之技巧。
駢文:六朝文章競尚詞藻,講求對偶,形式整齊,與散文迥然不同。「駢」意思是並馬齊驅,因為駢文主要以四字六字相間句子行文,故又稱“四六文”。由於遷就句式,堆砌詞藻,影響內容表達。韓(愈)柳(宗元)倡古文運動後駢文漸衰。
山水詩:南朝謝靈運、謝朓等人之詩,以自然山水為題材,用字奇闢,稱為山水詩。
田園詩:東晉陶潛,品性高潔,隱居田園,其詩以田園農事為題材,文字樸實,自然沖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