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话语表达的现实借鉴 (2).docVIP

中华传统美德话语表达的现实借鉴 (2).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传统美德话语表达的现实借鉴 作者:窦竹君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3096 图片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需要将中华传统美德“讲清楚”,因而,道德话语表达至关重要。   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存在着道德术语凝炼不够,话语表达过分“高大上”,缺乏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应借鉴传统美德表达智慧古为今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需要将中华传统美德“讲清楚”,因而,道德话语表达至关重要。而我们的祖先富有道德建设大智慧,应该汲取祖先留下的智慧营养,借鉴其表达古为今用。 中华传统美德的话语表达智慧   话语表达以人为本,符合人性基本要求,尊重人伦价值观念。人生在世,总要面对生老病死问题,“孝”“慈”观念既能维系亲情又兼具养老功能,满足了人心底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渴望。又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朋友有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基本社会关系调整规范的表达方式,体现的是每一个人都期望的和谐社会关系内在要求。这些表达非常符合人性基本需求,自然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也就能很快地被普遍性接受。   简单明了,琅琅上口,容易记忆。话语表达是要深入人心的,不是为了孤芳自赏卖弄显摆,如果其表达言语繁琐,拗口难懂,必然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中华传统美德深知这一点,其表达简单易记,琅琅上口,非常有助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仁、义、孝、悌、德、俭、勇、耻、礼、智、信、天理、良心等基本观念,深入浅出,无论贤愚老幼皆能迅速接受。再如传统的童蒙读物《三字经》《弟子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都琅琅上口,世人皆能信口拈来,其传达的道德观念信息自然容易深入人心。   道德观念话语表达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传统中国道德观念,从提出之后就未有大的改变,后世儒家可以阐释丰富,但未有大的“创新”,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人们接受道德观念。否则,今天一个概念,明天一个理论,搞得人们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必然对此置之不理,弃若敝屣。   道德观念生活化表达。传统中国道德建设基本路径是道德生活化,即将道德基本要求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方式,进而习惯成自然,道德建设也就在日常生活中不动声色地得以实现。因此,生活化表达是极为重要的方式。北宋名臣司马光制定的《司马居家杂仪》明确每天子媳起床后要先省问父母(当然不是让我们生搬硬套),“父母姑舅起,子供药物,妇具晨羞”。做好饭后,“妇请所欲于家长,退具而共之”。到了晚上,“父母姑舅将寝,则安置而退”。父母有病,“子妇无故不离侧,亲调尝药饵而供之”。平时服侍父母,出必告返必面,容貌要恭敬,出入起居谨慎扶卫。《朱伯庐治家格言》更是涉及生活各个方面:“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   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种生活化表达也是《朱子治家格言》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   道德观念层次性表达。针对不同对象,道德观念的表达是不同的。对于读书人,其表达“学术性”较强。如清乾隆七年郑之侨为鹅湖书院订《壬戌示诸生十要》,其中要求学子衣着端庄是这样表达的:“士子读书乐道,淡泊宁静,悃愊无华,亦何必修饰衣冠以至骛外而鲜实。然衣冠者所以摄其心志也。衣冠不肃,心志之惰慢可知矣。”而对于童蒙,道德观念表达则要具象化,如朱熹所订的《童蒙须知》:“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凡写字,未问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老草。”显然对于刚刚开始读书习字的蒙童来说,这样通俗化表达更加明白实用。明代思想家吕坤专门针对幼儿编写了系列《小儿语》,用儿歌教导幼童如何做人。如“宁好认错,休要说谎,叫人识破,不当人养”,“见了财物心喜,做贼从此做起”,等等。而对于乡野村夫村妇,则更加口语化甚至土语化。清乾隆年间湖南永兴张氏所定《永兴张氏合族禁条》议定:“议耘田后不许摩螺摩鱼,以及张筌张鱼,亦不许牵牛在洞中牧看,有害田塍。违者,罚钱一千文。”明显带有方言土语。实际上层次性表达还表现在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如同样是戏曲,针对读书人阶层的昆曲与面向乡野村夫的地方小戏就有着很大不同。地方小戏唱词极为通俗,就是老百姓大白话。正是这些不同的层次性表达,让不同阶层的人们接受了同质的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民俗化表达。春节晚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拜祭祖先,清明祭祖等等都传递着孝的观念。明清时期北京城较大商号,过年都在廊下挂满纱灯,所有纱灯都绘有“二十四孝”、伯牙摔琴、曾子杀彘、范张鸡黍等各种故事。人们观灯娱乐之际同样润物细无声地接受着道德教育。   中国传统美德表达智慧,特别是生活化、层次化、民俗化表达方式,实际是儒家道德观念世俗化体现,

文档评论(0)

gspe8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