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拥抱雪域高原.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情拥抱雪域高原.doc

真情拥抱雪域高原   是谁把赤胆忠诚镌刻在西部雪山?   是谁把青春生命奉献给雪域高原?   是谁给塔吉克人民群众带来吉祥平安......   多年来,驻守在帕米尔高原的红其拉甫边检站,以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为使命,扎根高原,建功立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被各族群众称为生命禁区的“雪莲花”。      雪莲花友谊之花      帕米尔,这是一个群山耸立、云横雾茫的圣洁世界。   它是万山之宗,雄奇绝伦;   它是世界屋脊,神秘绝伦;   它是古丝绸之路,美丽绝伦。   红其拉甫人把这条纵穿帕米尔、连接祖国内陆腹地与印度洋海口的公路,喻作跨越祖国西大门的山鹰之路。而位于山鹰之路中巴边界的红其拉甫边检站,便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和窗口之一。   去年4月,两辆大型货车在途经中巴国际友谊公路距中国7号界碑6公里的巴基斯坦路段遭到暴风雪袭击,4名司机被困在1米多深的雪域中,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情况十分危急。巴方苏斯特工程兵部队迅速出动30余人,在全力救援的同时,向我前哨班请求救援。   险情就是命令!前哨班官兵一马当先,担负着开路重任。   山风呼啸,呵气成冰,雪堆如丘。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沟。   这是生与死的较量!带班科长的董振华带一支10人组成的救援小组,携带镐头、铁锹、氧气袋,食品、药品等救援工具,在雪海上搏击。前路险恶莫测,雪堵如壁,最深处达1.5米,官兵们一路拼搏,躯体几近冻僵的战士们,扎进雪海劈波斩浪。   在海拔5100米的雪域高原徒步行走2个多小时赶到了遇险路段,不畏高寒缺氧,和30余名中巴边防军人手推肩扛,挥镐扬锹,并肩作战在雪域高原,积极为遇险车辆铲雪开道。在这风雪肆虐的高原上,胸闷、头疼,铁锨挥动几下就感觉浑身酥软无力,但这一切严酷现实冷峻的考验,官兵们都咬牙顶住了。经过10个多小时奋战,中巴边防官兵共推雪挖道一公里,5次将严重倾斜在路基边的车辆拉出雪窝,并把货车及司机转移到巴方安全地带。晚上22时,险情全部排除。   团结、进步、友谊。   中巴两国军人就这样在5100米这个海拔高度上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拥抱、致谢、告别。   这是一种充满真情的拥抱!   这是一种充满友谊的致谢!   这是一种充满希望的告别!      雪莲花爱心之花      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帕米尔高原,由于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疾病猖獗、科技文化水平低,使许多农牧民陷于贫病交加之中。   塔吉克族妇女比比苏力坦左脚烧伤致残,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曾一度肌肉溃疡感染,高原缺氧导致她全身虚脱,心力衰竭,生命垂危。而要保住比比苏力坦的生命,需要4.5万元手术费进行截肢。一家人无疑天塌地陷,心痛欲裂。去年6月10日,全站官兵自发捐款。当县妇联主任古丽巴哈从官兵手中接过1万元的捐款时,激动地说:“谢谢,是你们救了塔吉克族残疾妇女的生命……”。   比比苏力坦更是紧紧握住官兵的手,一遍遍喃喃祝愿:“好人啊,慕士塔格会保佑你们!”   经过全力抢救,比比苏力坦终于挣脱了死神的魔掌,泪眼笑对温暖如春的人间。红其拉甫边检站官兵和塔吉克人民心连心,情相融,这种力在凝聚着,这种情在交融着,这种爱在延续着。   当你走进散布于山岭沟壑之中的牧民家时,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攫紧了:这20户牧民的家都是家徒四壁,破烂的屋顶、开裂的土墙、冰冷的土炕、黢黑的锅灶……构成了一幅赤贫的图景,活动在这幅图景中的人们衣衫褴褛,面容枯槁,靠喝玉米糊、吃青稞饼度日。   为了让牧民们走出大山,走进都市,官兵们多方联系、协商,与中国外运公司达成协议,为20户特别贫困牧民谋得了一份每人月薪1000元的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今年4月初,站领导专程将20名牧民到乌鲁木齐打工的路费送到了他们的手中,扎扎提?马马阿托领到路费后,激动得热泪盈眶,“我在家辛辛苦苦干一年,也养活不了我这个家,你们让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官兵们用真挚的情谊为贫困群众燃起了希望之火。   红其拉甫边检站官兵,博爱的胸襟,无私的奉献,成了冰雪高原上一盏生命希望的灯塔,一方灵魂升华的净土,一个温暖如春的冰山上的旅客之家。   “志在高峰的人不会在半山腰安家。”这句塔吉克谚语,也是红其拉甫官兵的写照。      雪莲花希望之花      十年前,全站官兵对塔什库尔干县所有的小学进行了实地调查,当你看到瓦恰乡小学的那种情景时,真的会掉泪。瓦恰小学处于雪山脚下,几间破旧的土房,似乎碰一下就会坍塌的教室里,一条条窄得像扁担似的长条凳上,挤满了一双双捧着书本的黑乎乎的小手。高原上的10月,有些贫困孩子还穿着单裤,一个班20多人没几个有书包,官兵们拿出身上的钱购买了几十套学习用品,当他们把学习用品放到讲台上时,全班同学放声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