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呼吸重点讲义

无效腔(解剖无效腔): 无气体交换能力的腔(从上呼吸道→呼吸性细支气管)。 2、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 : 每分钟吸入肺泡并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量。 =(潮气量 - 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 4.2L/min 正常成人安静时肺泡通气量约为4.2L,相当于每分通气量70%左右。所以,真正的有效气体交换量应以肺泡通气量为准。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深慢呼吸更利于气体交换 呼吸频率 潮气量 肺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 (次/min) (ml) (ml/min) (ml/min) 12 500 6000 4200 6 1000 6000 5100 24 250 6000 2400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形式:气体单纯扩散 动力:气体分压差 一、气体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动力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换气: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 ★厚度:肺水肿、肺纤维化→ 呼吸膜厚度↑→气体交 换↓ ★面积:运动→肺毛细血管开放数量↑ → 呼吸膜面积 ↑ →气体交换↑? 肺不张、肺气肿→呼吸膜面积↓→气体交换↓? 2、肺通气量/血流比值(V/Q比值): V/Q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肺血流量= 4.2/5=0.84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气体直接溶解于血浆中。 特征:①量小,起桥梁作用; ②溶解量与分压呈正比。 ⊙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征:量大,主要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动态平衡 (一)氧的运输: 1、物理溶解(1.5%) 2、化学结合(O2与Hb的结合占98.5%) Hb + O2 当表浅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Hb达50g/L以上, 呈蓝紫色称紫绀(一般是缺O2的标志)。 PO2↑(氧合) PO2↓(氧离) HbO2 鲜红色 暗红色 (二)CO2的运输 1、物理溶解: 5% 2、化学结合:95% (1)碳酸氢盐的形式:88% CO2+H2O 碳酸酐酶 H2CO3 HCO3-+H+ (2)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5% HbNH2O2+H++CO2 在组织 在肺脏 HHbNHCOOH+O2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基本呼吸中枢 一、呼吸中枢 是指(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 髓等部位)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正常呼 吸运动是在各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早先分段横切脑干等研究发现: 延髓是呼吸基本中枢, 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 (1)外周化学感受器 存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适宜刺激:对PO2↓、PCO2↑、[H+]↑ 敏感。 分别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使延髓呼吸中枢兴奋。 1、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2)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面区域 适宜刺激: 对H+高度敏感,不感受缺O2的刺激。因血液中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所以,血液中H+浓度变化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作用不大。 但CO2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CO2+H2O→H2CO3→H++HCO3- 发挥刺激作用,通过神经联 系使延髓呼吸中枢兴奋。 效 应: ①A血中一定浓度的CO2 是维持正常呼吸的必要因素之一 ② PCO2 呼吸 ③ PCO2 呼吸 ④ PCO2 麻醉效应 机 制: ①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 ②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1)CO2对呼吸的调节 2、 CO2、O2和H+ 对呼吸运动

文档评论(0)

putaoshu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