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建筑的特征.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中国建筑的特征

13.中国建筑的特征 【背景材料】 一、梁思成传记摘录(费慰梅、成寒) 梁思成的一生受他父亲梁启超的影响很大。父亲的卓越、理想以及对儿子的关怀塑造了梁思成。儿子对父亲尽孝道是每一个中国男人的基本美德,然而对梁思成而言,他还有特殊的理由——他父亲是梁启超,1898年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当时,出人意料地,日本竟在1895年打败了中国,而1898年初,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就在那一年夏天,梁启超加入他的老师康有为的阵营,支持年轻的光绪皇帝颁行新政,提出“戊戌变法”以拯救中国。当维新运动因保守派政变而失败后,梁启超流亡到了日本。当时他还是一个25岁的广东青年,一个早熟的学者和活动分子,以其掷地有声的著作成为出类拔萃的精神领袖。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在东京出生,他活了下来,并挑起身为长子的责任,这份责任,在未来数十年的艰苦岁月中他一直挑着不放。 1915年秋天思成入清华学堂。这所学校是1908年以美国退给中国的庚子赔款创立的。这笔基金除了提供六年预科、两年大学本科外,还为优秀学生提供到美国深造的奖学金。 学堂的预科课程和美国高中很类似,注重英文和科学,但艺术、音乐和体育也一样重要。有些教师是美国人,全用英语授课。思成在学术和艺术方面的表现都很出色。在此之前,他显然没学过绘画或音乐,在清华那些年里却让他练得一手好素描,后来便派上了用场。他是清华艺术社的成员,担任1923年大学年刊《清华人》的艺术编辑,为该刊绘了好几张全版精彩的水墨画及几幅漫画。在年刊的学生名册里,同学形容他是艺术家、作家,又加上具有“高度的音感”。至于体育方面,他强壮又健康,喜欢跑步、跳远、攀爬和体操。 清华园距北京西北郊数公里,交通是个问题。人力车和脚踏车最快,可是学生负担不起。骑驴或坐驴车也可以,但慢吞吞而且不方便。学校里有电话,却不准学生使用,所以,他们和家里只好以信函联系。 思成与家人长期隔离的这段经验,可能对他的清华教育多少也有些影响。25年后回首当年,思成告诉我说,中学和大学这漫长的八年奠立了英语和西方科学、历史等相关知识的良好基础,可是,他又觉得清华的课程内容较简单,“其实可以缩短为四年”。我认为他的看法忽略了一点,他在清华时期所参与的各项课外活动,如艺术、音乐和体育,其实对他终生都有益。 1924年思成和徽因人宾夕法尼亚大学秋季班时,思成在清华的密友、室友兼同学陈植也同时注了册。据陈植回忆,他们三人一起由中国来美,先到纽约绮色佳(Ithaca,New York)的康乃尔大学(Comell University)修几个月的暑期班,以适应美国的新环境。7月7日,思成写信回家说他已选修了几门课程:水彩静物、户外写生和三角。他希望有了这些预修学分,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可以“直升建筑系二年级甚至更高年级”。康乃尔是东部长春藤名校,依山傍水,思成站在高处俯瞰那著名的建筑布局,翠绿的山峰近在眼前,有瀑布穿越而下,直直划过岩壁,在小卵石滩上进裂开来,远远地,一群沙鸥掠过卡犹嘎湖(Lake Cayuga)水面。他在信中发出赞叹道:“这里山明水秀,美如仙境。” 1937年初夏时节,梁氏夫妇发现了日夜梦想的一座尚存的唐代木构建筑。这一发现,在中国建筑史和他们个人的学术生涯中的意义,当然是非同小可。 中国营造学社的一个调查队,以敦煌壁画第61号窟的“五台山图”作为“旅行指南”,在南台豆村附近“发现”了至今是国内已知的惟一唐朝木构建筑——佛光寺(新中国成立后,在同一地区曾发现另一座很小的庙宇,比佛光寺早七十多年)。当他们读到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所写的《敦煌石窟》(Les Grottes de Tun-houang)一书,披露第61号窟中的两张唐代壁画,燃起了他们的向往。这两张壁画描述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还指出每座庙宇的名字。经历几次的田野调查,梁氏夫妇“在探访古建筑的习惯中,多半对‘名胜’有所怀疑;因为越是‘名胜’,越容易遭‘重修’的大毁坏,所以原有建筑越难保存。”(译注:引自梁思成《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所以他们改而寻访那些无名的建筑。这一次,梁思成决定为围绕整个五台山区的道路绘制地图。这对他们日后的考察,至为重要。 思成、徽因、莫宗江和纪玉堂一行四人,1937年6月坐火车到山西境内离他们的目标最近的城市太原。从太原折向北行,坐汽车轻松地走了128公里路,但在半路上就换骑驮强人山,一前一后在荒凉险峻的山道上颠簸着到了五台山。 顺着这“非常规的”路途走了几公里路,他们就来到渴望已久的目的地,这是他们最伟大的一个发现——建于公元857年的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 思成描述他们的最初印象: 佛光寺在南台豆村镇东北约五公里之佛光山中。伽蓝是依着山岩布

文档评论(0)

lifuping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