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峰-民乐是写给老百姓艺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晓峰-民乐是写给老百姓艺术

张晓峰:民乐是写给老百姓艺术   张晓峰 1931年出生于浏河镇,代表作《山村来了售货员》《琵琶行》《新婚别》等乐曲一直被选为全国大中院校的音乐教材。2004年,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 “以前我说我要写到90岁,现在我看我能写到100岁。”三月的江南乍暖还寒,在太仓浏河古镇的青瓦白墙前,年近鲐背的民族音乐家张晓峰一身深色西服搭配灰色大衣,显得格外挺拔矍铄。此时这里正在为他举行“张晓峰艺术馆”的揭幕仪式,在他的身边亲友环绕:既有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夏飞云这样的乐界泰斗,又有民乐领域目前十分活跃且中坚的诸多二胡、唢呐、古筝、琵琶演奏家,更有十分年轻的80后、90后民乐新秀……他们几乎囊括了江南丝竹的各个行当、几代传承,而这个“朋友圈”的深度和广度,正是张晓峰这几十年来走过的民乐之路的真实写照 在上海,与音乐结缘 1931年1月,张晓峰出身在太仓市浏河三里桥村的一个农民家庭。5岁的时候就因为生活所迫,父亲带着全家去投奔了上海浦东南汇县祝桥镇的姑母家,可以说张晓峰与上海、与音乐的缘分正是从那时起便结下了――在祝桥,张晓峰遇到了让他感念一生的恩师马良耜。“那时候我7岁了,还没去上学,一天,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来到了我家,动员我去读书,说不要学费,只要买几本书就行了。就这样,我开始读书,在一所四合院式的农村小学度过了整整四年难忘的时光。”说起这段八十年前的旧事,张晓峰对若干细节都毫不含糊,可见这一段童年生活真的对他意义非凡。在张晓峰的记忆里,马良耜是个生机勃勃、多才多艺的老师,在那所简易的“校舍”里,他一人教孩子们语文、算术、地理、历史,还拉得一手好手风琴,而张晓峰第一次学音乐,也正是在马老师的琴声中学唱《义勇军进行曲》。直到四十年后,《解放日报》一篇关于张晓峰的报告文学提起了这段往事,引起了民政部门的注意,这才有人来告诉张晓峰,年轻的马良耜老师其实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已经于1947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了。至此,张晓峰才知道自己十分怀念和感激的恩师早已不在人世,而他当年逃难到上海就读的那个“农村小学”,正是共产党在上海地区举办的报童、农童学校中的一所 在上海的生活对于童年张晓峰来说新奇而又充实,但并不长久,四年后,父亲又带着全家回到了三里桥村,13岁的张晓峰又被迫辍学了。但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变数,在这里关上门,在别处却又打开窗:他的学业虽然停滞下来,但音乐生涯却开始起步。“当时我的伯父对民族乐器很精通,胡琴拉得有味,弦子也弹得溜滑,我常常看得入迷,便缠着他学起乐器来。经过一年的入门,终于有了点名堂,不久就成了镇上清音班的成员,和大人们一起去跑起了客串。”所谓的“跑客串”,就是遇到人家办婚礼或者开张大吉,便去自娱自乐吹吹弹弹,大家?D个开心热闹。但正是在这一场场的“真枪实战”中,张晓峰积累了一定的演奏训练和表演经验,这使得他在又一次辗转去上海谋生的时候,能够以非科班的身份,考入了华东实验歌剧院(后定名为上海歌剧院),就此步入了职业音乐生涯 爱屋及乌,走上创作之路 其实在考入华东实验歌剧院之前,张晓峰曾在戏班子里打过一阵子杂,严格来说,他最早的“创作”还是在这里完成的。1948年,17岁的张晓峰又一次从太仓来到上海,在一个药房里做学徒。药房为了宣传,在电台做特别节目,张晓峰去电台送饭的时候,正好看到有演员在唱沪剧,乐师弹得也非常好,“有一个乐师叫朱云卿,反弹琵琶,弹《阳春白雪》,弹得精彩绝伦。我一听,服帖得不得了。那天回来,我就和母亲讲,要去从事这个行当。”没想到,这个冲动的决定却得到了母亲的支持,马上到乡下借了一石米,让他去拜师傅,于是张晓峰就这样走上了艺术道路。“当时我拜的师傅是著名的沪剧老生梁斌斌,他是个非常好的人,留我吃饭,让我住在剧场里。1948年3月到1949年5月解放,我就和师傅一起演出,跑跑龙套,跑跑腿,乐队里也去拨弄几下。拜了师傅,无非说明你就进入圈子了,学本事还要靠自己。那时我想,搞搞沪剧音乐也蛮好。我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扬琴,多了一项谋生的本领。” 解放后,张晓峰在师父的引荐下进入了爱华沪剧团。虽然只上过四年小学,但年轻的张晓峰十分清楚,在新的时代中,知识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于是他开始自学简谱、和声学和作曲法,一年下来,居然突发奇想,大胆地为沪剧、越剧写起了配乐。“虽然很浅薄,但第一步走出去很重要。我的第一部作品是为沪剧《恨海》配乐,没想到导演说我写的音乐奏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评价让我很是手舞足蹈了一阵子。”当然,当时的张晓峰对音乐的热爱远胜过对音乐的理解,为沪剧与越剧写的配乐与他后来成熟的民乐创作相比差距颇大,但他在这个时期所展现的敢于实践、勤于实践的精神却成为他日后音乐创作中不懈的动力 张晓峰停留在戏曲领域的时间很短暂,只有四年左右,因为当年中央民族音乐巡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