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基词透视其矛盾人生 (2).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林朝市事相违 ——从刘基词透视其矛盾人生 姚 蓉* (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翻译系,京畿道龙仁市) 【内容提要】文章通过刘基词作中常提到的四位古人意象——屈原、王粲、陶潜和庄周及其相关典故,透视了刘基在进与退、仕与隐、失意与执着等人生矛盾中挣扎、选择的曲折历程,认为他的矛盾与选择,既真实反映了他本人的思想与性格,也典型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错位时的艰难处境。 【关键词】刘基 “屈原”意象 “王粲”意象 “陶潜”意象 “庄周”意象 在民间传说中,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是一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睿智军师;在历史记载上,刘基是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在文学史上,刘基也以其出色的诗文创作独据一席。他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博学多才,于二十三岁时得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然入仕之后,他一直沉沦下僚,在元朝四仕四隐,升沉莫定,空负一腔才情与壮志。五十岁时应朱元璋之聘为其效力,明朝定鼎后,他虽然得以加官进爵,但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举步维艰,被剥夺俸禄,不久抱病而终。刘基一生,怀着经世治国的壮志而上下求索,却在贤才见弃的元末社会屡屡受挫,失望之余他归隐田园以忘怀世事,然而终因放不下自己的社会理想,弃元仕明,辅佐朱元璋成就王霸之业。但在专制刻薄的朱皇帝手下,他只能如履薄冰地讨生活,直至生命凄凉的终结。抖落刘基身上的层层光环,从其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可见,他其实只是一位徘徊于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思想矛盾之间的传统儒士,在元末明初的动荡岁月里曲折地行走在自己的矛盾人生中,以诗文述写着自己在仕与隐、进取与忧惧、梦想与迷惘、追寻与失落中的处境与心境。刘基的词作,正是其矛盾人生的真实写照。 刘基词是明代词坛的一枝奇葩,以其不假雕饰的笔墨与真实无伪的性情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当然,不事雕琢并非就粗浅鄙陋,恰恰相反,刘基词喜用典故,词中意象往往文化意蕴深厚。在其词众多的典故意象群中,庄周、屈原、王粲、陶潜等古代贤人及其相关意象出现频率尤高。而对屈原、庄子等人物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经历、品格性情的不断咏叹,正反映了刘基因处境不同心态变化而产生的思想矛盾。 一、“屈原”意象:受挫而进取的人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贤臣,以其“循绳墨而不颇”的正直品格、“导夫先路”的政治热情、“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不幸遭遇、“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精神、“伏清白以死直”的悲剧命运,深深震撼着后世文人儒士们的心灵。从此,屈原作为忠君爱国、志行高洁而又不得其死的文人命运悲剧的典型象征符号,不断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刘基词中有不少指向屈原的意象,显示出刘基对这位先贤的敬意。如他的《烛影摇红·重五》一词就专为缅怀屈子而作: 筠粉初销,海榴花外丝丝雨。青槐绿柳又新蝉,凄咽黄鹂语。烟草苍茫何处,想当年、三闾故楚。蕙兰萧艾,蘅茝蓬蒿,菉葹无数。 细葛香罗,有人衣袂随风举。游枭不作太官羹,玉燕空雕虎。永昼庭阴自午,一时间、愁情万绪。寸肠柔脆,末了伤今,那堪怀古。 自从屈子自沉汨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就多了一层纪念意义。每当此节,文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想起屈原,写下许多怀思的篇章,刘基此词也是如此。词中不提龙舟竞渡的热闹气氛、粽子飘香的节日美味,把笔触伸向当年的“三闾故楚”,引出对屈原的怀念。但词人并没有直接为屈原鸣不平,而是以“蕙兰萧艾,蘅茝蓬蒿,菉葹无数”等语生发无限感慨。屈原开创了中国文学“香草美人”的传统,他在《离骚》一文中以“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等句,痛惜自己培养的人才堕落变质。刘基词化用《离骚》之句,意蕴却更为深厚,揭示了屈原的悲剧命运不是源于其与世不偕的高洁品性,也不仅仅源于楚王偏听偏信的糊涂昏聩,而是源于整个社会的腐朽和混乱,到处充斥着品格低下的小人、横行无忌的恶棍。而这些指斥,更像是在描述词人所处的元末社会,“末了伤今,那堪怀古”之句,更表明词人是在借古伤今,叹息自己在贤愚颠倒的末世不得其用。同样有着满怀的政治热情、现实忧患而又倍受挫折的命运,刘基在某种程度上以屈原自比,如他的《踏莎行》一词: 瓶水知秋,池荷怨晚,有人楼上吹清管。月明夜寂却堪听,可怜刚被风惊断。 楚泽吟悲,槐根梦短,江山处处伤愁眼。欲凭青鸟寄殷勤,波涛无地蓬莱远。 “楚泽吟悲”的典故表明,刘基自认为与屈原一样,忠而见疑,贤而见弃,对自己一腔忧患只换得行吟草莽的结局颇为不平。刘基初入仕途,就因“发奸擿伏,不避强御”,为权贵所侧目,“豪右数欲陷之”,致使他由县丞转为掾吏,不久辞职归里。此刻刘基已初步体会到官场的黑暗,但并未因此放弃经世治国的信念,所以在词作结尾感慨自己进取无门,无从施展抱负。他的《蓦山溪·晚春》词中“登高凝睇,欲寄一封书,鸿路阻,豹关深,日暮空肠断”等句,也同样表达了词人欲有所作为却困难重重、前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hgd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