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 考前考点梳理 专题五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仿写课件.pptVIP

2017年中考语文 考前考点梳理 专题五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仿写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中考语文 考前考点梳理 专题五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仿写课件

考试目标锁定 规律方法探究 * 专题五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仿写 典例精析 易错题剖析 一、修辞手法的运用 【方法归纳】 这种题型往往要求修辞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对常用的八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能正确理解,牢记八种修辞的作用。 (1)比喻:用某一具体的、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手法。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典例精析 易错题剖析 (2)拟人:使动物、植物、静物人格化,把物当人来写。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特意夸大事实或缩小事实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可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典例精析 易错题剖析 (4)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地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把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反、相对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感。 (6)反复:为了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种意思,加深读者的印象,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起强调作用,使感情更加强烈。 (7)设问:无疑而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典例精析 易错题剖析 (8)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语气坚定有力,发人深思,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典例精析 易错题剖析 【例1】 (2013天津)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做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作者借助“海峡”这一物象,来表现两岸相隔的断肠真情,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典例精析 易错题剖析 【解析】 A项,该项诗句的本体为“冬雪”,喻体是“梨花”,分析时把喻体当成描写对象了。 【答案】 A 典例精析 易错题剖析 【例2】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1)有一种爱,它不张扬;有一种爱,它不善表达;有一种爱,它不能轻易被人读懂。 (2)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3)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结一心,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战胜。 (4)海笑了,海羞了,朝着沙滩探出冰凉而又晶润的手。 A.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 B.拟人  排比  比喻  夸张 C.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D.排比  夸张  比喻  拟人 【解析】 第(1)句由三个相同句式的分句组成,故为排比;第(2)句把“人生”比作“旅行”,故为比喻;第(3)句“泰山移”“天大的困难”均为夸张;第(4)句“海笑了,海羞了”,把大海人格化,故为拟人。 【答案】 A 典例精析 易错题剖析 【例3】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雷电颂》)运用排比和反复,突出表达了屈原呼唤正义力量、摧毁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 B.“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鲁迅《故乡》)第二个“圆规”比喻杨二嫂,表现了她的尖酸刻薄,表达了“我”对她的厌恶之情。 C.“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王鼎钧《那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树以人的特征,生动地描写了老树遭受砍伐的悲惨情景。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运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用具之美和酒菜之贵,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苦闷。 典例精析 易错题剖析 【解析】 B项,第二个“圆规”不是比喻,而是用特征代人物杨二嫂,属于借代。 【答案】 B 典例精析 易错题剖析 二、句子仿写 【方法归纳】 仿写的基本要求:(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内容协调一致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