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思路及制度论文.docVIP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思路及制度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思路及制度论文.doc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思路及制度论文 ..毕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是困扰已久、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扩大内需..毕业,拉动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城乡二元制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发展不平衡状况,维护农村乃至全社会的稳定,转变农民养老、生育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人口特点与农民的主要社会风险 (一)农村人口特点 1、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截止2000年11月,我国总人口12.95亿人。其中,农村人口为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了9.86个个百分点,说明中国农村人口下降速度约为1年1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2、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成年型转向老年型。据统计,1990年,中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7285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8.2%,老年人口基本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人已近亿人,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92%。由于大量农村青年迁移到城镇,人为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大批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使农村实际的老龄化程度比统计数据反映的情况更加严重。进入21世纪,农村65岁及以上的老人比例大幅度上升,据预测,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2-26%,有些省市可能超过30%,明显高于城镇人口老龄化水平。 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量迁移,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估计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负增长。而农村向城镇迁移的绝大多数又是年轻人,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快于城镇,程度将更为严重。 3、农村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家庭规模也日趋小型化和核心化,“4-2-1”、“4-2-2”家庭结构日趋增多。目前,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的规模达4000多万户,而且每年还将增加450万户(约900万人)。据辽宁省计划生育委员会调查,全省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的计划生育家庭占3/4以上。这不仅使现阶段中青年农民赡养老人的负担较重,而且未来的中青年农民负担将更加繁重。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的地区,农民无儿养老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二)农民的主要社会风险 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下,农民主要面临疾病和陷入贫困的社会风险,但现在他们还面临着老年生活无保障的风险。 1、农民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枯竭,土地养老功能弱化,老年生活风险明显。一是人口控制导致家庭结构日渐小型化,很多地方出现了“4-2-1”结构,一对夫妻不仅要抚养小孩,从事农业生产,而且要供养四个老人,其精力和财力均难维持家庭养老正常运转;二是数量庞大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跨地区打工或转移到城镇,会淡化与老年父母的感情,日渐淡漠传统的“孝道”观念;三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生产竞争加剧、社会分工更为细化,客观上降低了家庭凝聚力,削弱了家庭养老效果;四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相当多的农民部分或全部丧失了赖以为生的土地,即使还拥有土地,由于空巢家庭增多、老人体力不支,难以胜任繁重的农业劳动,老年生活面临困难的可能增大。再加上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农民收入增幅小(见表1),因此,农民未来的老年生活风险客观存在。据中国老龄委抽样调查,高达39.3%(人数达3223万)的农村老年人生活贫困,有45.3%的农村老年人认为生活得不到保障。 表1 1990-2001年农民人均年收入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总收入 999.38 2337.87 2806.73 2999.2 3018.48 2987.44 3146.21 3306.92 纯收入 686.31 1577.74 1926.07 2090.13 2162.98 2210.34 2253.42 2366.4 农业收入 330.11 775.12 924.4 943.01 927.25 822.09 833.93 863.62 2、疾病风险不容忽视。据统计,农村人口人均就诊次数为4.3次/年,每年每千人中有27.9人要因病住院。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由于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医药费,我国37%的患病农民应就诊而未就诊,65%的患病农民应住院而未住院,均比199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时有所增加。由于经济拮据,农民“小病硬扛,大病等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