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豫南民歌种类及其音乐特征分析.doc
豫南民歌种类及其音乐特征分析
摘要:豫南民歌受历史因素、人文地域环境因素的影响,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兼收并蓄中原文化 、荆楚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音乐上除了具有我国民歌体裁中共性的特征外,还颇具地方特色,即在旋律上多元化,结构上自成体系,除拥有大量的主体民歌外,还有不少变体民歌 。
关键词:豫南;民歌;音乐特征
豫南信阳地处河南南部,淮河上游,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八千多年前,淮河两岸自西向东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在民歌、民间舞蹈和戏曲等传统音乐文化方面有着丰厚的存量,素有 “歌舞之乡”之称。它兼收并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的特点,在风格上迥于淮河以北的省内各区。
一、豫南民歌的产生
豫南民歌源远流长,形式多样。作为融“豫韵楚风”于一体的艺术宝藏, 其产生受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地域环境的影响。
(一)历史因素
原始社会时期,这里就有了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等古代文明。商时,淮地先民喜歌舞,敬鬼神,至周至楚,巫风极盛,客观上发展了原始歌舞。《诗经》中《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召南》,有人认为是河南与湖北之间的民歌,即大别山和桐柏山周边的民歌,诗经中还记载了《行露》《采苹》等数十篇流传于信阳的歌谣。清朝时信阳歌舞达到极盛,乾隆《光山县志》劝民诗曰:“或借迎赛名,或乘剧余兴,高烛夜呼庐,一唱百于应。”这与灯歌一唱众合的特点十分吻合。信阳的“火神会”“文唱会”等灯会和庙会活动遍及全区,为民歌的繁衍孕育了丰厚的土壤。
(二)人文地域环境因素,
豫南信阳位于江淮之间,大别山北麓,淮河横贯全境,自古东西南北水陆交通便利。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各种声腔的戏曲及风格各异的民歌在此汇集,如京剧、豫剧、黄梅戏、花鼓戏等在各区广泛流传,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也促进了民歌的繁荣与发展,兼收并蓄,积淀形成了种类繁多、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歌。这些民歌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信阳人民的社会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
二、豫南民歌种类及其音乐特征
豫南民歌种类齐全,题材广泛。根据体裁大致可分为号子、田歌、山歌、灯歌、小调和红色革命民歌。
豫南民歌主要音乐特点,是音阶上以五声音阶为主,完全的七声音阶尚未发现。从旋律上看,南部山区民歌以同音重复和大跳为主,音域较宽,情绪奔放激昂、清新明亮,具有粗犷刚健的特点。淮河流域及中部丘陵地区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语气平滑、速度迟缓、优美感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节拍上看,主要为二拍子,三拍子极少,变拍子出现较多。从结构上看,主要为一段体,结构短小,形式完整。豫南民歌除以上共同特点外,不同地区、不同体裁民歌还各具特点。
(一)号子
号子产生于劳动并依附于劳动,节奏突出、旋律明快、结构简单,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合或一人领唱众人帮腔,歌词具有即兴性。
信阳号子中,商城县号子曲调优美、旋律性强;潢川县号子节奏特别鲜明,用音少,仅有衬词;固始县号子则旋律多重复,水上号子具有山歌的风格。
(二)田歌
信阳田歌,是农人从事田间劳动集体演唱的民歌,节奏舒缓、曲调优美,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帮腔,歌词多具即兴性,少量歌词具有叙事性。
田歌本质上仍旧依附于劳动而存在,它既不同于号子,又不同于山歌,应该是介于号子和山歌之间的一种民歌体裁。在演唱形式上具有号子的特征,真假声结合演唱,在旋律音调和曲式结钩上又有山歌的特性,多运用衬字衬词,甚至用衬字衬词代指某一类型的田歌。例:
(三)山歌
山歌即山野之歌,它伴随劳动而存在,但基本上已从劳动的制约中解脱出来,歌者以大自然为舞台,尽情抒怀,或婉转秀丽或高亢明亮。
信阳山歌歌词多为五句,又称“五句山歌”。“五句山歌”是信阳独特的民歌种类,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音乐结构上。
中国汉族民歌曲式多为一部曲式即一段体。一段体包括单句式、双句式、三句式、四句式、五句式和多句式。以上六种结构形式在信阳民歌中都存在。然而具体到某一体裁的民歌,唯有“五句山歌”显示出一个完整的体系,除四句式的“五句山歌”尚未发现外,其它单句式、双句式、三句式和五句式的结构都有,因此我们说五句山歌在结构形态上自成体系。
“五句山歌”罗山县称 “五句联”,光山县称 “隔山应”,即隔座山都能听见的意思。“五句山歌”前四句有起承转合的韵味,最后一句多点题。例:
(四)灯歌
信阳灯歌多在元宵节期间表演,四周花灯高照,中间划地为台,亦称“地花灯”。地灯属歌舞小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唱腔部分称为“灯歌”。
灯歌的曲调和田歌渊源紧密,音乐结构相似,节奏鲜明,旋律明快,舞蹈动作感强,地方特色浓郁。
(五)小调
信阳小调已经脱离开劳动制约趋于独立和完整,旋律细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