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童·真”课堂思及行.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小学数学“童·真”课堂思及行

构建小学数学“童·真”课堂思及行   【摘要】顺应儿童心理,借助儿童视角,站在儿童立场,让儿童的数学学习真实发生。以儿童的视角和立场审视小学数学教学,构建问题探索的课堂,拓展儿童思维的生成空间;构建自主合作的课堂,搭建儿童思维碰撞的舞台;构建互动生成的课堂,放飞儿童思维飞翔的翅膀。基于儿童,回归儿童,发展儿童,追求真实问题、真实过程、真实收获,构建凸显儿童本位的真实课堂 【关键词】儿童;构建;本真;数学课堂 明代的李贽在《童心说》中这样写道:“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所谓童真是“最初一念”的绝假纯真。去伪存真,去除人为的东西,抓住学科的本质,追求数学课堂的至高境界。我们的课堂教学,需顺应儿童心理,找准认知切入口,让数学学习与他们自身的发展相一致,努力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童”课堂 一、构建问题探索的课堂,拓展儿童思维的生成空间 “问题”是思维的基点,抓住问题,尤其是抓住核心问题,就抓住了思维发展的引擎。《新课标(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儿童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儿童思维受到阻碍时,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启开思维的通道;当儿童在探究中迷茫时,教师应适时点拨、引领,使之茅塞顿开;当知识和技能需要转化提升时,教师要归纳、总结,引领思维爬坡 (一)构建问题探索的课堂,要关注三性 第一,问题要有开放性 “问”是“思”之始。“问”要有启发性,要打开思的路径。一位老师执教“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让学生围绕“用3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展开探索。教者拿了四组不同的小棒,每组有三种不同颜色:蓝色、黄色和红色。首先,每组蓝色的小棒都为8cm,剩下红黄两棒的长度分别为5cm和4cm,5cm和9cm,5cm和2cm,5cm和3cm,让学生思考“红色与黄色两根小棒长度的和,与蓝色小棒长度满足什么样的关系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通过猜想与实践,学生发现,只有当红加黄的小棒长度和大于蓝色小棒长度时,才能围成三角形。其次教者采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对“红加蓝的和与黄的关系对围成三角形产生的影响”以及“黄加蓝与红满足什么样的关系能够围成三角形”进行了实践操作,最后发现只有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即在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条边 第二,问题要有灵活性 数学基础知识的打牢夯实,不是单靠机械记忆,而是要关注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纵向梳理,横向对接,启开知识点之间的链条,由此及彼引发思维活动,开展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知识点多变性,提问要注意灵活性。一位老师执教“认识小数”,让学生先后测量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测量第二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时,发现长、宽不足1分米。教者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用分米做单位,为什么第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用整数表示,而第二个长方形的长度却要用分数来表示?这里整数不好用了,怎么办?自然引出小数的学习探究 第三,问题要有思考性 《新课标(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孩子的数学思考,鼓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预设课堂教学过程要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要把问引向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教学一年级“统计”时,出示统计表:参加音乐小组的有8人,参加美术小组的有9人,学生计算得出参加的是8+9=17(人),而数数得出参加的人数是14人。为什么算出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出了3人呢?合作小组针对多出的3人进行探究,分享不同的思考,发现统计有时会有交叉,这里有3人既参加了音乐组,又参加了艺术组 (二)构建问题探索的课堂,要关注整体性 教学中,精当的问题可以点燃儿童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但问题的设计要通盘考虑,要关注整体,通观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发挥各自角色的主观能动作用 第一,问题导入,铺垫孕伏 在情趣、熟知的基础上生发问题;以问题为起点,孕育思维生长点。比较两个数量的方法一种是差比,即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求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一种是倍比,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差比是学生熟知的,倍比是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求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就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由此及彼地铺垫孕育。贴近儿童认知背景,设计形象直观而又蕴涵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境,激活孩子的思维火花,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孩子思考的积极性 第二,问题探究,引向深入 问题探究要先“放”后“收”,要从日常生活的具体问题引入。探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应注意培养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