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从“职校端菜”走向“企业点菜”.doc

校企融合-从“职校端菜”走向“企业点菜”.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企融合-从“职校端菜”走向“企业点菜”

校企融合:从“职校端菜”走向“企业点菜”   摘要:从“职校端菜”走向“企业点菜”的校企融合,是县域中职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校企合作向校企融合推进,要在供给模式上求融合,由“职校端菜”变为“企业点菜”;在服务模式上求变化,让“职校端菜”走向“企业点菜”;在运行管理上求创新,运行模式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运行机制由被动型向服务型转变,运行保障由契约型向制度型转变,真正实现“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校企融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校企融合;县域中职校;供给侧改革;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C-0070-04 当前,县域中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是供需的结构性失衡,就是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主体――学校,在专业建设、资源布局、人才培养模式、价值导向等方面,还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侧及其变化的要求,中低端人才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产能过剩”,而有效供给不足。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改革供给方式,解决“供需错位”的矛盾,实现高效、优质、精准供给,县域中职校要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和新型职业农民、在岗(下岗)工人、退役士兵创业等培训方面加强针对性、适应性,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与县域企业需求相吻合,增加有效供给。县域中职校要实现从“需求侧拉动”到“供给侧推动”的转变,需要找到一个有效承载的平台,而推动县域中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平台之一就是打造“校企合作升级版――校企合作向校企融合(校企共同体)推进” 一、供给模式求融合,由“职校端菜”变为“企业点菜” 面对县域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学校专业结构、人才质量能否符合企业的需求,是衡量县域中职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要由“职校端菜”变为“企业点菜”,校企合作模式要多样化、多层次,充分体现合作企业的话语权,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企业感受到学校是实实在在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 (一)求融合是“后国示范时代”发展的需要 近十年来,江苏省县域中职教育大多进行了资源整合,实行规模办学,学校的办学层次多、专业设置多且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数量多,虽然投入大,但学校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众多专业学生的需要,因此学校需要校企合作,发挥企业人才、资源和技术的优势,解决学校的困境。在“后国示范时代”,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要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降成本和补短板,经济增长要促转型、转方式、调结构,在此背景下,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供给关系发生了变化,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强的适应性。目前建立在真正优势互补、体现“双赢”的合作并不多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应该是学校的原因,学校一味地“端菜”,很多“菜”并不符合企业的“胃口”,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部分专业“产能过剩”,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唯有在合作中让企业多“点菜”,多一些自主权、主动权、选择权,多对“菜品”提建议,使学校的“菜品”在“点菜”中不断提高 (二)求融合是解决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的需要 目前,县域范围内职校与企业供求之间的主要矛盾不是需求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问题急需解决。一方面,企业人才消费面广量大、层次多、要求高,常常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素质不高;另一方面,学校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师资能力、学生技能水平等严重滞后于县域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的部分毕业生不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一部分毕业生无法对口就业。因此,学校要“精准供给”,使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优化调整、提质升级后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相匹配,有效解决“供需错位”的问题 (三)求融合是转变企业“角色定位”的需要 企业作为需求方,校企合作中需求侧如何有效对接供给侧改革?企业的“角色定位”甚为关键。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市场经济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盲目性和风险性,学校追求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二者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多数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思考,很多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以学生(企业流水线顶岗实习)换资源”的低水平、低层级上,企业处在强势地位、学校处在被动地位。如何避免市场经济诱惑造成的消极影响,防止急功近利人才培养观,保证人才质量,是中职校与企业合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为此,从需求侧角度看,企业要树立“校企合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培养自用人才”的战略观念,校企合作培养的员工要达到企业“招得进、留得住、能顶用、在岗率高、企业文化认同感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