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对小儿癫痫病因病机的认识论文.docVIP

古代文献对小儿癫痫病因病机的认识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献对小儿癫痫病因病机的认识论文.doc

  古代文献对小儿癫痫病因病机的认识论文 【摘要】 综合古代文献,认为小儿癫痫与孕妇胎养失调、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饮食不当、七情损伤、外感六淫之邪、跌仆损伤以及惊风等有关,其中痰与痫证的关系最为密切。 【关键词】 小儿癫痫;病因病机;古代文献 关于小儿癫痫的病因病机,古代文献多有论述。其病因多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分类,现总结如下。 1 病因 1.1 先天因素 古代医家认为,先天因素是癫痫发作的常见病因,以儿童患者为多见。其中尤与胎养失调和先天不足有关。 1.1.1 胎中受惊 即在胎产之前,母受惊恐..,导致气机逆上,精气下虚,胎儿失养而发病。如《素问·奇病论》云:“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何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此说广泛影响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认识,而成为共识。 1.1.2 胎养失宜 《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曰:“小儿所以少病痫者,其母怀娠时,时劳役,运动骨血则气强,胎养盛故也;若侍御多,气血微,胎养弱,则儿软脆易伤,故多病痫也。”明确指出胎养失宜是造成小儿易发癫痫的原因之一。 1.1.3 先天不足 元·曾世荣《活幼心书·痫证》中指出:“母伤胎气,儿气不聚,脏腑不充,而发痫证。”明代周之干《慎斋遗书·羊癫风》也云:“羊癫风,系先天之元阴不足,以致肝邪克土伤心故也。”清·陈复正在《幼幼集成·痫证》亦说:“夫病至于痫,非禀于先天不足,即由于攻伐过伤。” 1.2 后天因素 隋唐以后,对癫痫的认识逐渐深入,除胎禀外,还认为其发病与七情失调、六淫邪气、饮食劳倦及外伤跌仆等密切相关。 1.2.1 外感六淫 古代医家认识到外感六淫,特别是风邪内扰是癫痫发生的致病因素之一。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风痫候》云:“风痫者,由乳养失理,血气不和,风邪所中,或衣厚汗出,腠理开,风因而入。”《备急千金要方》亦云:“凡小儿所以得风痫者,缘衣暖汗出,风因入也。”《圣济总录·小儿诸痫》明确指出:“痫为邪气乘间而作也。”明代《普济方·婴孩一切痫门·风痫》中进一步解释说:“风之为病……皆由腠理疏弱,营卫虚怯,经络不顺,关窍闭塞……一身不我有,是谓风痫之至也。”清·陈士铎《石室秘录·卷一》则说:“更有羊癫之证……口中吐痰如涌者,痰迷心窍,因寒而成,..感寒则发也。”提出了寒邪也可致癫痫病发生。明代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风痫门·痫病所因》中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感风寒暑湿”之邪皆能导致癫痫病。 1.2.2 七情失调 自《素问·奇病论》“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之后,古代医家认为精神情志亦是导致癫痫的重要因素。各种精神情志刺激常常造成气机逆乱,进而伤及脏腑而发痫证。其中尤以惊恐所伤更易诱发。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云:“惊痫,猛闻大声,或扑仆惊怖而作。”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幼科·痫》中曰:“惊痫,因血气盛实,脏腑生热,或惊怖大啼,精神伤动,外邪所入为之。”指出惊痫的成因是综合性的。 1.2.3 饮食调养失宜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云:“食痫者,因乳哺不节所致。”《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惊痫论》则发挥:“食痫,因乳哺失节,或有积而作癖,其证先不乳而吐,先寒后热乃发。其证身体或温或热,多睡喜唾,吐逆腹胀。故小儿有癖积,脉大者,必发痫。”《婴童百问》中亦云:“食痫者,食时得惊,停宿结滞。”这是由于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节,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或食中受惊,食积不运,或脾胃积热,壅塞中焦,均可致食宿为痰,积痰内伏,生热动风而生痫证。《圣济总录·小儿食痫》将其归纳为:“此由脏腑壅滞,内有积热,或乳母饮啖五辛毒物,恚怒无节,致烦毒之气,入于乳中,因即乳儿,令气血不调,胃肠痞塞,故壮热多惊,四肢抽掣,是为食痫之病。”《普济方·婴孩一切痫门》在描述“热痫”时进一步指出:“凡小儿骨体轻软,肠胃细微,易为伤动,若乳食不常,脏腑壅滞,温搐生热,不得宣通,热极甚者则发痫也。又心神多不宁,将养过温,内生邪热多,所以惊甚者,变成诸痫。”不仅强调了饮食失宜可以成痫,而且强调了养护失宜亦可致痫。 1.2.4 跌仆损伤 随着人们对癫痫认识的深入,古代医家注意到因跌仆损伤,导致瘀血阻滞“心窍”也是引发小儿痫证的因素之一。宋·杨仁斋在《仁斋直指小儿方·发痫方论》指出,心窍瘀血可导致痫证:“大概血滞心窍,邪气在心,积惊成痫。”治疗宜“通行心经,调平心血,顺气豁痰。”其后,《医方类聚》、《婴童百问》、《医宗金鉴》、《幼科释迷》等著作均对其作了转述,说明后世医家对此说的认可,并为后世提出瘀血成痫提供了理论依据。引起小儿心窍瘀血的常见原因大致有难产、跌仆而使血络受损,血气外溢,流滞脉外,阻塞心窍,致心神失养,清窍空虚而发痫。 1.2.5 由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