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工业化进程中农民收入与负担政策的演变论文.doc
台湾工业化进程中农民收入与负担政策的演变论文
内容提要:作者以比较翔实的材料,探讨了我国台湾工业化进程中农民收入与负担政策的演变过程,认为其完成了由压挤到优惠再到补贴的过程,值得总结与借鉴。
关键词:台湾地区 工业化进程 农民负担
研究台湾工业化进程中农民收入和负担政策的演变,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展示当今世界上农民收入和负担问题中的主要模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农业和农民征税,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农业和农民进行补贴保护。台湾农民负担政策演变的历程说明,在一地贫困落后时,通过显性税收或隐性负担的形式从农业提供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本;而当其工业发展和经济起飞后.freel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
⑦ 杨德才:《工业化与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一一以中国台湾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页。
(二)压挤的政策措施
在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的十多年间,台湾的各项政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有一项政策一直不遗余力地施行,即为了积聚工业发展所需的原始资本,而实施压挤农业和农民剩余的“农业培养工业”政策。压挤政策的主要政策手段是田赋和肥料换谷制度。
国民党在1945年进驻台湾之后,便以战时财政的名义把台湾的地租制度从货币地租交纳制改为实物交纳制,即以稻米及其他农产品作为农业税及各种附加,又称田赋征实制。台湾农民的田赋负担随着稻米产量的提高而增加,田赋负担比稻谷的产量增加更多更快。1968年每公顷稻谷产量比1950年增加0.72倍,而1968年每公顷田赋征实比1950年增加0.91倍.1950年田赋占稻谷产量的比率是4.7%,1968年上升至5.2%(见表1)。
表1 台湾田赋征实标准之变动(1950—1968)
年份|每赋元征实额(稻谷)|每公顷田赋征实数(A)|指数| 每公顷稻谷产量(D)|指数|(A)/(B)比率%
1950| 14.16| 229| 160.1| 4 920| 116.4| 4.7
1953| 14.16| 229| 160.1| 5 624| 133.0| 4.7
1962| 19.37| 314| 219.6| 7 093| 167.8| 4.4
1967| 26.35| 427| 298.6| 8 179| 193.5| 5.2
1968| 27.00| 437| 305.5| 8 477| 200.5| 5.2
资料台湾统计资料,转白杨德才:《工业化与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一一以中国台湾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l一82页。基期:1946年:100。稻谷:公斤
田赋是由政府向农民直接征收的显性的负担,其实并不是台湾农民的主要负担。田赋之外的肥料换谷制度才是台湾政府压挤农民剩余的主要手段。台湾政府从1948年起实施肥料换谷制度。农民所需的化学肥料必须用稻谷交换,两者的交换比率通常对农民很不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种隐性税收。1949年,政府规定的稻米价格比市场价格低38%,1950年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一差额保持在20—30%①。换谷肥料价格不仅比进口肥料成本及省产肥料成本高,也比现金肥料高。1960年肥料换谷价为每吨3 188元,而肥料销售成本只有2 145元,差价达1 043元之多。在54.5万吨的肥料销售量中,专营肥料赔销的台湾粮食局净赚5.7亿新台币。这种制度从台湾政府掌握粮食的角度来看,效果是显著的。该制度从1948年起很顺利地实施到1972年,历经25年之久②。
此外,台湾农民还有为数不少的额外负担。自1947年开始随赋收购稻谷,按田赋每赋元征购稻谷12公斤,收购价格平均等于市价二成左右,这一巨大差额也是农民负担之隐藏税;至于田赋带征防卫捐与教育捐、以及增加田赋征实的数量等,均为农民之额外负担。据估计,在1952年至1971年期间,台湾政府透过各项稻谷征收所得的额外收入,平均每年高达88 700万元(以1964年新台币固定币值计算)③。通过田赋征实、肥料换谷等制度,台湾工业化从农业和农民中获取了大量的资本积累。据有关研究,从农业部门流出的剩余,1952年为44亿元,1952一.1955年的年平均量为49亿元,1956—1960年的年平均量为3l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李溦、冯海发:《台湾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的模式及时间探析》,《台湾研究》1994年第2期.
② 范爱军:《台湾经济研究》,济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166页。
③ 汤俊湘:《经济政策》,台湾三民书局1981年版,第107—109页。
元,1961—1965年的年平均量为32亿元,1966—1970年的年平均量为25亿元。占农业生产总额的比重,1952年为22%,11)52—1955年为22%,1956—1960年为12%,1961—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