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中环桩基施组5.23(一建模版)教程.doc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山市 施工组织设计 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2012年5月26日 一、工程概况 3 1.1北线概况 3 1.2 桩基工程概况 3 1.3 编制说明及依据 3 1.4 工程量 4 1.5 工程地质条件 5 二、施工策划及总平面布置 8 2.1施工策划方案 8 2.2施工便道、便桥 16 2.3 施工用水、用电布置 16 2.4 环保、安全设施布置 17 2.5 施工进度计划及设备计划 17 三、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21 3.1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21 3.2 PTC管桩和预制方桩施工方案 30 3.3 湿喷桩施工方案 31 3.4 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案 34 3.6 大口径桩基施工操作要点 39 四、季节性施工 39 4.1雨季施工 39 4.3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40 4.4台风季节施工措施 40 五、质量、安全文明保障体系 40 5.1质量保证措施 40 5.2安全保证体系 52 六、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57 6.1文明施工 57 6.2 周围环境协调 63 6.3环境保护 65 七、构筑物、公用管线的保护措施 67 7.1管线概况 67 7.2管线的保护 67 7.3管线及周边建筑物监测方案 68 八、应急预案 69 8.1风险源分析及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69 8.2工程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遵循原则 73 8.3快速反应机制的运行 74 8.4 应急预案 77 8.5事件总结及善后处理 80 一、工程概况 1.1北线概况 昆山市中环快速路由江浦路、S339(富士康路)、黄浦江路和G312组成,全线总长约37kmI标从宋家港路(K0+0000)到红星美凯龙正门西侧(K1+753.322),设计里程共1.753公里,施工路线沿S339路线布设,本标段主要施工点有周市互通立交和金鸡河主辅桥梁以及主线高架桥1860m,辅道桥梁999.8m/座,涵洞1处。 N-II标从红星美凯龙正门西祠(K1+753.322))III标从汉浦路交叉口(K4+767.982) 经济、优质、高效”的原则进行编制。 我公司对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高度重视,在收到设计文件后,召集了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和施工经验的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环境,成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专题小组,集思广益力求本方案符合合实际施工要求。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主要依据是目前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降低噪声、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具体化要求,依照各项法规、条例、标准及有关配套文件和我公司的企业标准等,结合本工程实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编制。 编制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DGJ 32TJ109-2010)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7-2005) 《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BJ08-202-200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4 工程量 序号 工作内容 参 数 工程量 备 注 I标 钻孔灌注桩 Φ1200,Φ1500、Φ1800 125370.2m3 高架桥以及各种桥梁桩 II标 钻孔灌注桩 Φ1200,Φ1500 95142.98m3 高架桥桩以及各种桥梁桩 III标 钻孔灌注桩 Φ1200,Φ1500 97460m3 高架桥桩以及各种桥梁桩 1.4.1钻孔灌注桩工作量 1.4.2 特殊路基处理工作量 说明:以上工作量取源于施工图图纸中 1.5 工程地质条件 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粘性土、粉土和砂土,根据地层的堆积年代、成因类型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共划分为8个工程地质层和若干亚层。各工程地质(亚)层分布特征如下: ①层填土(Q4me):以素填土为主,成分主要为粉质粘土,灰黄~灰色,可塑,含少量植物根须和碎砖。局部存在杂填土,以碎砖、碎石和混凝土碎块等建筑垃圾为主。该层普遍分布,厚度0.30~3.30m,平均1.24m,层顶标高0.95~3.07m,平均1.95m。 ②1层粉质粘土(Q4al+l):黄灰~灰色,软~流塑,局部可塑,含少量腐殖质,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干强度、韧性中等偏高,切面较光滑。该层局部缺失,厚度0.60~9.50m,层顶标高-0.46~2.40m,层顶埋深0.30~2.40m。地基承载力基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