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多元化语境下的现代人沟通的追问.docVIP

后现代多元化语境下的现代人沟通的追问.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现代多元化语境下的现代人沟通的追问

后现代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现代人性沟通的追问 ——看《巴别塔》与《迷失东京》的两次沟通障碍 段荣丰 “人类相互理解,故齐心协力建巴别通天塔,上帝迁怒于人类通天之欲,令人世间有万种语言,巴别塔故顷刻瓦解。” ——《圣经》创世纪第11 章 在第59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墨西哥导演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执导的影片《巴别塔》(《BABEL》),一举为他赢得了最佳导演奖。该片是这次电影节上最受好评的电影之一,导演借《圣经》中古代“巴比塔”的传说,揭示了现代人人际间语言交流和文化隔膜所造成的重大障碍以及人们所面对的恐怖主义、移民危机和人生困顿等主要社会矛盾。“Babel”原意是“声音的混乱、嘈杂”,而今成了人类因不同身份背景沟通不良、误解重重的隐喻,也成为人类分离的象征。伊纳里多在戛纳电影节为该片首映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实际上,我想在影片中表达的是,语言并不是真正的障碍,它是所有困难中最容易克服的一项。而最难以跨越的,是不同国家,不同宗教间的互不认同。而这种不认同,是长久以来人际间难以估量的威胁。” 因语言的沟通不畅而引发的现代人心灵沟通、民族文化认同等的障碍不啻让人联想到另一部影片——《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诚然,这两部影片在情节内容、叙事结构、叙事手法上都不属同一类型,但又很容易使人产生某种相似性联想。例如,都是异国的人因语言不同产生的迷茫,都处于文化多元的时代,都体现出文化和人心灵的隔阂与冲突,都在逃避、都很无奈,隐喻着人性的矛盾。这种语言隔阂的背后,是后现代多元文化语境下人类究竟应该“和而不同”还是“同而不和”的现代性追问。 一、《巴别塔》的沟通天堑 影片《巴别塔》分别用几个看似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故事,描述了被分散的人类在现代社会的沟通障碍。导演冈萨雷斯至今拍过三部作品,继《爱情是狗娘》、《21克》之后的“隔阂三部曲”的完结片《巴别塔》,依旧在讲述着一个意外的突发事件下千头万绪的命运。这一次他将影片的主题无限放大,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制度、民族与民族这三个维度之间设置了多重可能,共同探讨现代社会沟通障碍的大命题。在导演娴熟的镜头叙事语言修辞、跟镜头的仿纪实画面风格和经典的分段交错的叙事结构之下,片中的人物和情节看似疏离而又彼此关联。 北非摩洛哥,贫瘠的沙漠、无名的村落、辛苦谋生的伊斯兰村民。突发的枪击事件搅乱了小村的平静,巴士、西方游客、警车、直升机的到来引起人们好奇地围观,而对彼此的无知正是两个民族恐惧、排斥的根源。影片整体事件的起因实在偶然,两个牧羊的孩子对家里用来打狼的步枪产生的兴趣,于是朝山下驶来的旅游巴士车瞄准,以此来测试枪的射程远近。巴士车上满载着西方各国的游客,其中有一对来自美国的夫妇,妻子就在这种莫名的选择下中弹了。于是,孩子简单的游戏演变成了全世界瞩目的“恐怖事件”,在政界复杂的外交斡旋之下,美国的直升飞机迟迟才接走伤者,却并没有给放羊娃留下任何解释的机会,孩子在摩洛哥警察追捕的乱枪中身亡。 导演将故事情境设置在一个异国他乡的荒山野岭中,使西方文明世界的来访者丢掉了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平等互助及人文关怀,在对恐怖主义的恐惧中抛弃了美国夫妇落荒而逃。而一直以来被视为敌人的所谓异教徒们,此时却是唯一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巴士车的摩洛哥导游充当沟通的翻译、无言的老妇用最朴实的方式给予关怀。 作为文明世界的人,我们一直以来信奉的正义与邪恶究竟是以怎样的标准来区分,在仇恨的同时似乎从来没有思索过仇恨的根源。信仰相异的群体之间因彼此陌生而恐惧,几近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甚至草木皆兵。美国“911”之后一系列的恐怖事件令世人唾弃,然而以暴治暴的恶性循环才真正考验了我们的文明尺度。无所不在的暴力与杀戮并非强权的产物、政治的工具,最本质的根源其实来源于我们恐惧的心。在经济与文化全球化大一统的今天,人类心灵的距离却在物质的富足下日渐疏远。这种陌生、恐惧和不认同,将形成误会、纷争,乃至难以估量的威胁。 影片中,导演颇具讽刺意味地将孩子的儿戏演化成举世关注的政治事件,生命的救助远没有政治的是非来的重要,现实的文明中,我们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已经濒临崩溃,甚至抵不过孩子手中的一把枪。 影片中却始终充斥着美国的霸权主义意识,美国政府对“恐怖袭击”的夸大其词、猜测多疑,美国移民政策的是非观点,带有双重标准的民权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体与社会的隔膜若隐若现地弥漫在影片的细节和背景之中。 作为影片情节中心环节的一对来自美国加州的中年夫妇,是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典型代表,从表面看来他们的生活衣食无忧,但平淡中也面临诸多情感困惑,小儿子的死亡让二人彼此怨恨。夫妻俩试图借助一次异国的旅行来解决濒临破碎的婚姻,但却始终无法逾越情感的伤痕,二人的关系渐行渐远。意外的枪击事件中妻子不幸中弹,在言语不通、资源匮乏的异国他乡,丈夫拼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