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之镜1928年南京拾魂恐慌的多重解读.PDF

谣言之镜1928年南京拾魂恐慌的多重解读.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谣言之镜1928年南京拾魂恐慌的多重解读

谣言之镜:1928 年南京拾魂恐慌的多重解读 ——从一篇鲁迅杂感谈起 刘宝吉 [摘要]从鲁迅的杂感《太平歌诀》出发,本文通过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对 1928 年南 京拾魂恐慌进行重新解读,这种解读分别依次呈现为社会事件、政治事件、思想事件三 个维度。通过这种分析,作为一个文化事件,南京拾魂恐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 标识现代性的“预示性的惊颤”。 [关键词] 中山陵;拾魂恐慌;太平歌诀;革命-文学-启蒙 小引 江南的谣言 魂兮归来哀江南!——屈原《招魂》 孔飞力(Philip A. Kuhn )的经典之作《叫魂——1768 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里,记载 了 1768 年 6 月“从江南传播开来”、“在长江沿岸到处可以听到”的这样“一首咒人的歌谣”: ① “石匠石和尚,你叫你自当。先叫和尚死,后叫石匠亡。早早归家去,自己顶石梁。” 根据 ..... ..... ..... ..... ..... ..... 注释,它引自乾隆朝的《朱批奏折》。然而,在一百六十年之后的二十世纪的文本中,这样 一首的歌谣却再度显现其幽暗的身影。那么,它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之下再次现身的呢?它又 给我们带来关于那个时代的什么信息呢? 一、歌谣重现:日常生活中的拾魂恐慌与应对策略 1、“无稽谣传”中的避险歌诀 我们的讲述要从鲁迅众多杂感中的一篇说起② 。《太平歌诀》一文最初发表于1928 年的 《语丝》周刊,其中引用了当年四月六日《申报》上的一段记事: “南京市近日忽发现一种无稽谣传,谓总理墓行将工竣,石匠有摄收幼童灵魂, 以合龙口之举。市民以讹传讹,自相惊扰,因而家家幼童,左肩各悬红布一方,上 ,自叫自当承。叫人 书歌诀四句,借避危险。其歌诀约有三种:(一)人来叫我魂 ..... ..... .. 叫不着,自己顶石坟。(二)石叫石和尚,自叫自承当。急早回家转,免去顶坟坛。 ... ..... ..... ..... ..... ..... (三)你造中山墓,与我何相干?一叫魂不去,再叫自承当。”③ ..... ..... ..... ..... 只要稍加对比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上述三种歌诀与前面提及的歌谣至少有以下三个方 面的相似性:(1)形式上,虽然每段文字的语句数目不同,一为四句,一为六句,但句式都 ①孔飞力著:《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 年,第 187 页。着 重号为本文作者所加,下同。 ②在本文前已有两篇文章论及南京拾魂恐慌(郑国:《1928 年南京拾魂恐慌解析》,《民俗研究》2004 年第 2 期;刘喜元:《1928 年南京的拾魂风波》,《广西社会科学》2004 年第 6 期),它们把南京拾魂恐慌视为简 单的“谣言”或“谣言迷信”。与两者不同的是,本文将其视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异常深度的现代性文化 事件;鲁迅的杂感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则是这一文件事件的标志,这就是为什么鲁迅的杂感既是本文论述的 起点,又是本文论述的终点。 ③鲁迅:《随感录一一八•太平歌诀》,《语丝》第四卷第十八期,1928 年 4 月 30 日,第37 页。鉴于本文的 历史分析性质,本文所引用的鲁迅文本都注明其原始出处,而不是后来通行的人民文学版本。 1 为五言;语句基本押韵,有共同的 ang 韵;使用词汇基本一致。(2 )内容上,两者的表述的 主体一致,对象都是叫魂者,并且表述都包含两个因素,一是叫魂者(“石匠”、“石和尚”) “自叫自承当”,表述主体希望针对自己的叫魂失效;二是叫魂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