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凸的康复—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五章 脊柱侧凸的康复 Rehabilitation of the scoliosis 学习要求 掌握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评定 掌握特发性脊柱侧凸主要的康复治疗方法 熟悉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分型 熟悉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诊断 了解脊柱侧凸的发病原因 一、概述 定义 脊柱侧凸的定义:脊柱的侧向弯曲畸形。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定义:无明确原因的脊柱侧凸。 发病原因 推测与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平衡功能失调、神经内分泌异常、生长不对称和生物力学因素密切相关。 脊柱侧凸的一些常用术语 顶椎:侧凸中旋转最显著,偏离中轴线最远的椎体。 端椎:位置最高或最低,对于凸侧或凹侧斜度最显著的椎体。 非结构性弧:无结构性椎体改变,在卧位时可被侧向屈曲矫正或矫正过度的弧。 ④结构性弧:在卧位侧向屈曲不能完全矫正的弧。 ⑤原发弧:数个弧中最早出现的弧。 ⑥主弧:最大的结构弧。 ⑦代偿弧:在主弧上方或下方出现为保持躯干平衡的弧。它可能是结构性弧。 顶椎 上端椎 下端椎 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 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指3岁以内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特点是男性多,左侧凸多。分消退型和进展型。鉴别诊断是关键。测量肋-椎角(R-V角 )有助于鉴别。测量方法是在脊柱X正位片,作过顶椎上缘(或下缘) 中点的垂直线,并作为椎体的基线,作另一线经与顶椎相连的一侧肋骨的肋骨头中点与肋颈(即肋骨增宽处的内缘)中点的连线,两线的交角为肋-椎角。 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指4~10岁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其特点是女性多,多为右侧突,患儿生长发育较快,侧凸发展加重的速度可能较快。 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指11~20岁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其特点为骨骼生长迅速,处于侧凸进展加速期。 二、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诊断 无明确的发病原因。 症状:完整病史,畸形出现的时间,进展情况。 体征:脊柱侧凸畸形、单侧肋骨隆凸、双肩及肩胛骨不对称,必要时行向前弯腰试验。 X线检查:全脊柱站立位正侧位片。 三、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评定 Cobb角 是评定脊柱侧凸程度最常用的标准方法。测量方法:在脊柱X线正位片上,先在上端椎上缘画一水平线,再沿下端椎体下缘再画一水平线,最后画这两条水平线的垂直线,两垂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代表脊柱侧凸的程度。 Cobber角 Cobber角评定 脊柱的旋转程度 判断标准为脊柱X线正位片上,凸侧椎弓根与对侧对称并紧贴椎体侧缘,为无椎体旋转移位;椎弓根离开椎体缘向中线移位为1°旋转;移至中线附近为3°,1°和3°之间为2°,越过中线则为4°。 3.Risser征 最常用的骨成熟度评价方法。判断标准为:髂嵴骨骺未出现为0°,外侧25%以内出现骨骺为1°;50%以内出现为2°; 75%以内出现为3°; 75%以上出现为4°,但骨骺未与髂嵴融合;全部融合为5°。Resser指数为5时,表示脊柱生长发育已结束。 Ⅳ Ⅲ Ⅱ Ⅰ 0 脊柱旋转度评定 四、康复治疗 (一)治疗方案选择 Cobb角在10°以下的脊柱侧凸,可密切随访,同时进行姿势训练和矫正体操。 Cobb角10°~20°的脊柱侧凸,除上述方法外,加用侧方电刺激。 3.Cobb角20°~45°的脊柱侧凸,配戴侧凸矫形器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同时行矫正体操或侧方电刺激。 4.Cobb角45°以上的脊柱侧凸,或曲度稍小但旋转畸形严重的患者,应手术矫正,术后再配戴矫形器。 (二)运动疗法 矫正体操 适应证:Cobb角在10°以下的脊柱侧凸,及配合侧凸矫形器的治疗。 作用原理:选择地增强脊柱维持姿势的肌肉力量。 ③方法:在卧位或匍匐位进,在特定姿势,利用肩带、骨盆的运动进行矫正训练。 2.不对称爬行 属于增加脊柱柔韧性的练习。 (三)牵引 适应证 脊柱侧凸的术前准备 方法 颈牵引、卧位反悬吊牵引、Cotrel牵引。 (四)侧方表面电刺激疗法 适应证 儿童和青少年的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作用原理 电刺激作用于脊柱侧凸凸侧的有关肌肉群,使之收缩,产生对脊柱侧凸的矫正力。 3.治疗方法 ①刺激位置:在顶椎相连肋骨与腋后线及腋中线相交点做好标志,作为放置电极板的中心参考点。在此点上、下方向5~6cm处作好标志为电极板的中心。同一组电极板的中心距离不能小于10cm。 刺激强度及时间:从30~40mA开始,2星期后应达到60~70mA,每日8小时左右。 效果评定:应以肉眼观察到在电刺激时脊柱侧凸矫正变直,医生可触到脊柱部位棘突左右移动为达到理想效果的标志。 ④注意事项:要选择最佳刺激点。维持有效刺激强度(大于50mA)。每日应坚持作8小时以上电刺激,定期门诊复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