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三讲一群体行为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组织行为学第三讲一群体行为概论

第三讲(一) 群体行为概论 一、群体概念 二、群体类型 1.正式群体。为完成组织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正规社会群体(命令型、任务型),这类群体分工明确,并受到法律保护。 2.非正式群体。人们之间以利益和感情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利益型、友谊型),这类群体属于自然形成,一般不受法律与行政的保护与干预。 1.职能群体:由组织结构规定的群体,主要是针对组织长远的主要目标。比如公司的部门、工厂的车间等。 2.任务群体:根据特殊任务建立的群体。主要是针对组织短期或临时的目标。比如评比委员会、考察团等。 1.工作群体:群体活动安排在工作时间内的群体。 2.休闲群体:群体活动安排在休闲时间的群体。 1.大群体:成员超过12人的群体 2.小群体:成员少于或等于12人的群体。 1.长期群体:维持时间超过一周的群体。 2.短期群体:维持时间在一周之内的群体。 1.紧密群体(核心群体):成员间关系相当紧密的群体。 2.松散群体:成员间关系不太紧密的群体。 三、群体的心理效应及行为趋向 1.群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会产生以下心理效应: 群体的从众 从众现象,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也叫顺从现象,群体成员往往会在某些时间和场合作出某种程度的让步或妥协,以从众行为委曲求全,避免触犯众怒而给自己带来较大损害。而这种从众行为自然是符合群体规范或群体准则的行为。 从众形成的原因 (1)地位与角色期待。(如为了达到目的而做出“顺从”行为等) (2)群体的性质。 紧密型、专制型群体从众行为尤为普遍。 (3)环境和传统的影响。 (4)个体原因。 群体规范是群体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1)可以是成文的,或甚至没有名文规定的群体行为准则。 (2)对违反者将予以排斥、孤立、抵制、打击、甚至驱逐。 (3)惯性极大,一旦形成则难以改变。 四、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 1.个体的特质 群体成员智力越高,越不愿意建立和遵循规范。 4.物理环境 如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物理环境的相似时,就容易形成群体规范。 一、群体凝聚力概念 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或者说,群体成员对其所在群体的向心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群体与其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 * 第一节 群体概念、类型与群体效应 提醒您:可能存在的问题 1.不清楚什么样的群体是状况良好的群体? 2.哪些因素影响群体的工作状况? 3.如何改变群体的工作状况? 群体:指两个以上的个体遵守同一规范, 在同一目标指导下协同活动的人群组合体。 --按群体的构成原则分: --根据组织不同的目标: ---根据群体的活动安排时间: 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于小群体,一般认为5—7人的群体效率可能最高。 --根据群体成员的多少: --根据群体维持时间的长短: --根据群体成员间的关系程度: 群体价值观 群体凝聚力 群体责任感 2.群体对群体成员行为方式产生以下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致弱作用(?) 行为趋同作用 行为遵从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 也称社会促进作用,是指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从而使个体的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 应当注意,所谓社会促进作用,仅仅是他人在场或参与便提高了个人的行动效率,而不是由于人们之间有意识竞争或接受他人帮助的结果。(也不仅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概念) 最早发现社会助长作用并对此作出研究的是心理学家特里普里特(M.Triplett)。 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车25英里路程。第一种情境是单独骑行计时;第二种是骑行时让一个人跑步伴同;第三种情境是与其他骑车人竞赛。结果显示,在单独计时的情况下,平均速度为每小时24英里;有人跑步随同时,时速达到31英里;而竞争情境下则无明显改善,平均时速为32.5英里。在其它的一些实验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社会助长作用。 实验举例 社会抑制作用 社会抑制作用也叫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浪费作用、社会致弱作用等。 是指个体在与其他群体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任务,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时,会导致个体付出的劳动比单独时偏少,效率不如单独完成任务时高。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法国的农业工程人员瑞琼曼(Ringelman) 曾经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拔河比赛实验,让个人或团体分别拉动一条可以记录重量的绳子。 实验结果发现:个人作业时,平均每人拉力为63公斤;三人团体作业时,共拉动160公斤,平均每人拉动53.3公斤;八人作业时,共拉动248公斤,平均每人拉动31公斤;团体成员数量越多,工作效率越差。 实验实例 (1)如果个体的被评价焦虑减弱(例如群体的失败不会导致个体遭受任何损失),就使成员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随之降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