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教师仪素养.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教师仪素养

第六章教师礼仪素养 在现代人的社会交往中,礼仪已成为人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心意的重要形式,成为彼此间增进了解和友谊的联系纽带。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无论是从教师为人师表的楷模作用,还是从教师自身发展来说,教师都应当主动成为讲究礼仪的道德典范。端庄优雅的举止、儒雅的风度、礼貌博学的谈吐、大方得体的着装和整洁的仪容仪表等,都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部表现。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媒体,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具有直观、真实的教育作用,也将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仪表修养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一节礼仪素养概述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古人有言:“中国有服章之美,故称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孔子一生最推崇周礼,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孟子也重视“礼”,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他著有《礼论》一书,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把礼看做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因而他强 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仲则把礼看做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运的支柱,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仓廪实而知礼义,衣食足而知荣辱”。从这些思想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礼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千百年来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教师礼仪的界定 教师这一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鲜明的职业特征表明,教师是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者,是传统道德的会聚者和弘扬者,是社会道德的倡导者,是未来道德的启迪者。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经验、现代化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还要有为人师表、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所以说,良好的礼仪修养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之一。 (一)教师礼仪的含义 “礼”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殷商甲骨文中。它的象征意义是豆盘盛玉,祭祀祖先、上天,以示诚敬。在《说文解字》中“礼”的解释是:“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仪,度也”,即法度、准则、典范之意。礼仪在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古代礼仪代表的是秩序,现代礼仪是指人类社会交往中,相互之间为了表示尊重、敬意、友好而约定俗成的表示尊敬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礼品等。 对于教师来说,礼仪更具有特殊意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教师外在的音容笑貌、衣着发式,内在的人格魅力,如优雅的举止、渊博的知识、翩翩的风度,无形之中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说过:“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因此,教师礼仪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修养,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教师礼仪会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表现出师者应有的气质和风度。在个人形象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教师礼仪不只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的教育,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一种道德境界的教育。 (二)教师礼仪的内容 《论语·雍也》一章记载:“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质胜文则野”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则史”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书呆子。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懂得礼仪,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教师文质彬彬的礼仪,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慎独”,实现广泛的社会交际性,也要充分而艺术的体现“为人师表”。教师礼仪的内容包括:教师形象礼仪、教学礼仪、教师社交礼仪。 1.教师形象礼仪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谈到教师时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培育学生,使学生成为接替老一辈事业、延续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教育活动中,还是在交际场合,均须讲究礼仪,做文明交往的使者。礼仪是一种文化,它构成了人的形象的重要侧面,是其外在形象、内在气质的表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一笑一颦,都在鲜明地展示自己的仪表和形象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