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十大名方
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 9 克、桂枝 9 克、干姜 9 克、细辛 3 克、五味子 6 克、白芍 9 克、半夏12 克、甘草 6 克。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方解:本方为解表涤饮方剂。内有水饮者,一旦感受外寒,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则咳痰清稀,喘息胸满,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当内饮外邪得解,里饮得化。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为主药。桂枝助麻黄解表,又能温化阳气,助麻黄行水为辅药。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温脾肺之寒,使脾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以杜其生痰之源;半夏燥温化痰,治已成之水饮; 五味子敛肺止咳, 并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 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调合诸药, 以缓和麻、桂、姜辛温刚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凑解表涤痰、止咳平喘之功。临床运用:
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
2.本方加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 《金匮要略》 ) 。用于本方证兼有热象者。
3.本方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为治咳喘痰饮之要药。若肺寒停饮偏重,五味子用量宜少于干姜、细辛;若寒饮之咳肺虚者,则五味子用量宜酌加大。、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 9 克、黄芩 9 克、制半夏 6 克、炙甘草 3 克、生姜 3 片、大枣 3 枚、党参 6 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方解:邪在表者宜汗,在里者宜下,而少阳病是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故既不可汗,又不可下, 只能用柴胡透达少阳半衰之邪, 黄芩泄半里之热。 二药配伍以解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心烦等症。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以止呕;配党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祛邪,同时姜、枣相配,可以调和营卫。临床应用:
1. 本方善治邪在半表半里, 寒热往来的病证。 若见心中烦闷而无呕吐者, 可去半夏、党参、加瓜萎;若口渴者,可去法半夏加天花粉。
2.可治疟疾,去甘草加草果等。
3.清泄肝胆湿热,如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病。本方可去参、姜、草、加茵陈、龙胆草、川楝子、栀子等。
4.本方可用于妇女经期前后外感、肾盂肾炎、胸膜炎、症见寒热往来者,均可斟大黄 12 克、厚朴 9 克、枳实 9 克、芒硝 12 克。水煎服。峻下热结2.热结旁流方解:本方为泻下之峻刺,有通便泻热之功。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积滞不去,由于气滞不行,故佐以枳实、厚朴消痞除满,行气散结,四药合用,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对于肠胃燥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本方治症是因实热与燥屎壅结于里所致。本方主证前入归纳为 “痞、满、燥、实”四字。 “痞”是自觉脘有闷塞压重感;“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是指肠中粪便,既燥且坚按之坚硬;“实”是指肠胃有燥粪与热邪互结,而有便秘、腹痛拒按,或下利清水臭秽而腹胀满不减临床应用:
1.本方主治辩证要点以“痞”、“满”、“燥”、“实”及脉实等。
2.本方去芒硝叫小承气汤。主治与大承气汤略同,但证情较轻,便虽硬,秘结尚不如大承气汤之坚实
3.本方去枳、朴、加甘草,叫调胃承气汤。治阳明证,口渴便秘,腹痛拒按,大便坚结、苔黄燥、脉滑数者。
注意事项:
1.本方为泻下峻剂,如气虚阴亏,或表证未解,或胃肠无热结,均不宜用。
2.本方作用峻猛,中病即止,过用会损耗正气,孕妇禁用。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茯苓 9 克、猪苓 9 克、泽泻 12 克、白术 9 克、桂枝 6 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化气。
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
方解: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 也可健脾以运水湿, 气化以行水湿, 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临床运用:
本方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为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而致水泻、泄泻等证的常用方。加减变化后,可治多种病证,如湿伤脾胃,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增加撤销处分细则)素材.doc
- 中学生阅读书目素材.doc
- 2015年6S管理检查标准教程.doc
- 2015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WORD版含】教程.doc
- 2015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Word版有)教程.doc
- 中学生长期不吃饭及吃零食的危害素材.pptx
- 横断面设计34研究.ppt
- 中学语法知识详讲素材.docx
- 横断面设计78研究.ppt
- 2015年7月-2016年6月大事教程.doc
-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模式与绿色建筑标准政策实施效果改进建议报告.docx
- 农村电商农产品上行模式创新与2025年品牌价值重塑报告.docx
- 电动冷藏运输在2025年冷链网络建设中的物流服务模式创新报告.docx
- 2025年环境监测物联网在环境监测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UPVC管道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docx
- 连锁酒店2025年数字化转型风险评价与解决方案报告.docx
- 脑机接口技术在2025年康复医疗伦理争议案例分析与启示.docx
- 半导体产业投资风险与机遇分析报告2025.docx
- 面向2025年的智能制造产业孵化基地金融服务与创新支持方案建议.docx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5G通信模组在智能工厂网络架构中的适配性评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