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ELSD测定灵芝孢子油中甘油三酯的含量详解.PDFVIP

HPLC-ELSD测定灵芝孢子油中甘油三酯的含量详解.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HPLC-ELSD 测定灵芝孢子油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 张文婷 1 ,程夏倩 2 ,徐靖 3 ,黄文康 4 ,严爱娟 4 ,赵维良 1*(1.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杭州 310052 ;2.浙江大学医 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杭州 310052 ;3.浙江省珍稀植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义 321200 ;4.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2) 摘要:目的 采用 HPLC-ELSD 法研究灵芝孢子油中甘油酯组成。方法 采用 ACCHROM Unitary-C 18 色谱柱 1 (250 mm ×4.6 mm ,5 μm) ,流动相为乙腈-异丙醇(51 ︰49) ,流速 1.0 mL·min ,柱温 30 ℃,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结果 甘油三亚油酸酯、 1,2-二亚油酸-3-油酸甘油酯、1,2-二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 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1-棕 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甘油三油酸酯、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 1,2-二油酸-3-硬脂酸甘油酯的线性范围分别 为 0.028 70~0.861 0 µg、0.146 8~4.404 µg、0.0507 5~1.523 µg、0.279 6~8.388 µg、0.242 1~7.263 µg、0.613 2~18.40 µg、 0.341 6~10.25 µg、0.0691 5~2.075 µg(r2=0.999 3 ,0.998 8 ,0.999 4 ,0.999 3 ,0.998 9 ,0.998 9 ,0.999 0 ,0.999 5) ,加样 回收率分别为 103.3%,99.0% ,103.3%,97.9% ,100.1%,104.4%,96.4%和 105.0%,RSD 分别为 4.9% ,4.7% ,3.8% , 5.0% ,5.0% ,3.4% ,4.6%和 3.2%。灵芝孢子油中 8 个甘油酯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依次是 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甘油 三油酸酯、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1,2-二亚油酸-3-油酸甘油酯,约占 8 个成分 总量的 90% 。结论 该方法简便、专属性、重复性良好,可为灵芝孢子油的品质鉴定及油脂掺伪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灵芝孢子油;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甘油三酯;掺伪鉴别; 甘油三亚油酸酯; 甘油三油酸酯 中图分类号:R284.1 ;R917.10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7693(2017)05-0719-04 DOI: 10.13748/ki.issn1007-7693.2017.05.019 引用本文:张文婷, 程夏倩, 徐靖, 等. HPLC-ELSD 测定灵芝孢子油中甘油三酯的含量[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7, 34(5): 719-722. Determina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 Spore Oil Triglycerides by HPLC-ELSD 1 2 3 4 4 1* ZHANG Wenting , CHENG Xiaqian , XU Jin , HUANG Wenkang , YAN Aijuan , ZHAO Weiliang (1.Zhejia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Hangzhou 310052, China; 2.The Children’s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