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斯冰帽雷达测厚和冰下地形研究Ξ.PDFVIP

柯林斯冰帽雷达测厚和冰下地形研究Ξ.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柯林斯冰帽雷达测厚和冰下地形研究Ξ

第6卷第2期 ( ) . 6, . 2 南极研究 中文版 V o l N o 1994年6月 AN TA RCT IC R ESEA RCH (CH IN ESE ED IT ION ) June 1994 柯林斯冰帽雷达测厚和冰下地形研究 朱国才 井晓平 韩建康 高新生 (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兰州 730000) 康建成 温家洪 ( 中国极地研究所, 上海 200129) 提要 使用一台300 高频脉冲雷达, 对柯林斯冰帽150个测点进行冰厚探测, 描绘出15 M H z km 冰床雷达回波剖面。该冰帽小冰穹最大冰厚125- 131 , 位于其顶部, 小冰穹顶至主冰穹顶脊线 m 上的平均厚度约109 ; 主冰穹顶部附近50- 85 深度处有一被钻探证实为含水界面的雷达回 m m 波; 小冰穹近乎南北向的冰下地形与该岛北方台地地形相似。 关键词 柯林斯冰帽 雷达测厚 冰下地形 一、引  言   1991年11—12月, 中国第八次南极考察队为配合在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进行考察和 冰芯钻探, 使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制的300 高频脉冲雷达, 对该冰帽 M H z 150个测点进行了厚度探测。 测厚期间, 柯林斯冰帽小冰穹气温为- 3 °至- 5 °, 主冰穹气温为- 6 °至- 8 °, 大 C C C C 气降水以固态为主, 冰川表面没有明显融化, 这符合测厚雷达使用条件。 本文将着重介绍本次测厚取得的15km 测厚断面冰川厚度和冰下地形剖面。 二、测厚路线、工作方法和仪器   图1所示为雷达测厚路线及测厚点位置图。测区分为三个部分: I 区 小冰穹顶与 乌拉圭阿蒂卡站之间基本南北方向、与冰面运动变形测量标杆大体一致的纵剖面和由顶 部向西北布设的横剖面; 区 小冰穹顶至主冰穹顶沿冰帽脊线与道路标杆基本一致 的纵剖面; 区 主冰穹顶钻点附近的测厚网络。各处测点的平均间距约100 。 m 雷达现场测厚操作由2—3人完成。雷达主机和发射天线组合在一起固定在塑料雪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资助项目; 中国科学院特别资助项目;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 冻土研究所所长基金资助项目。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期 朱国才等: 柯林斯冰帽雷达测厚和冰下地形研究 41 图1 雷达测厚路线及标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