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成语_故事_俗语_诗句_传说集锦.docVIP

关于黄河成语_故事_俗语_诗句_传说集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俗语,诗句,传说集锦 1、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清,圣人出黄河百害,惟富一套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sì河之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泾渭分明波涛汹涌惊涛骇浪送裴图南 将进酒?《赠裴十四》《北风行》《公无渡河》《行路难》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送魏郡李太守赴任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乐府·杂歌谣辞·李夫人歌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流芳黄河夜泊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谢榛渡黄河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胡曾《咏史诗?黄河》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黄河的著名古诗句辑录 1)、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2)、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白居易《生离别》) 3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4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高适《九曲词》) 5)、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王昌龄《出塞》)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行路难》) 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9)、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3)、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关于黄河的俗语谚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鲤鱼跳龙门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说尽黄河只为水 飞渡黄河战阎军——红军东征战役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从而使得中央红军在陕北初步站住了脚跟。然而陕北地区地瘠民稀,难以供养突然猛增的红军队伍。陕甘红军能否生存下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何将中国革命引向新的阶段?下一步战略方针是什么?这些问题成了军委领导所关注的焦点。 毛泽东力主东征 关于红军的行动方向和战略方针问题,当时在党内领导层中并没有取得认识上的一致,有的同志认为目前我们刚到陕北,刚站住脚,应巩固一段时间再往前发展,有的主张往西,向宁夏发展,有的主张往北,向内蒙发展,以便背靠苏联,也有的要先往南,打击东北军、西北军的力量,以求巩固陕北根据地。 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在发展中也可以巩固,部队应向东发展。1936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直接作战的力量”和努力“扩大红军”的方针。这个决议发布后,多数同志同意战略方向向东,但有的同志仍怕红军主力东进后,陕北根据地可能丧失。特别是李德在所谓《对战略的意见书》中,诬蔑毛泽东同志东进是想要挑起苏日战争。因此,1936年1月31日,军委在延长开会研究战略方针,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上反复说明,东征讨阎无论政治上军事上都对我们有利,我们执行的是“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但仍有部分同志担心黄河天险,渡过去后有没有回不来的可能。经讨论研究最后取得了共识,出师山西、进行东征就已是箭在弦上了。此时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多么希望在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壮举之后,能好好地休息一番。但他们知道,不打败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就永远也不会得到安宁。因此,一接到东征的命令,红军指战员立即打起精神驱除往日的疲劳,磨拳擦掌,积极地投入到东征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 东征战役,历时75天共歼敌7个团俘敌4000余人,扩展红军8000余人,不仅粉碎了阎锡山苦心经营的黄河封锁堡垒线,更重要的是,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从这一战可以看出毛主席是伟大的战略家, 为后来红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打下了基础。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脚奴隶)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