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央视春晚如何再度辉煌.doc
央视春晚如何再度辉煌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万众瞩目的央视春节晚会即将亮相,从1983春节晚会横空出世以来,至今已举办了25届。春节晚会以它的特殊性成为影响力极其巨大的文艺样式,成为全民除夕夜的“大餐”,但与上世纪80年代春晚的轰动效应相比,如今春晚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我们应该如何以历史的眼光给予评价,今后我们还要不要举办春晚、观看春晚,这些都成为大众关心的热点。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万众瞩目的央视春节晚会即将亮相,从1983春节晚会横空出世以来,至今已举办了25届。春节晚会以它的特殊性成为影响力极其巨大的文艺样式,它既承载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回顾,又寄托了对新的一年美好憧憬。与上世纪80年代春晚的轰动效应相比,如今春晚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人们对它不只是一味的赞扬,更多的是有了质疑:冷淡和无奈。面对即将登场的春晚,我们应该如何以历史的眼光给予评价,今后我们还要不要举办春晚、观看春晚,这些都成为大众关心的热点。
一、央视春晚走过的历史轨迹
作为中国媒体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创办,无疑给刚刚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一种过春节的全新方式。这对1983年改革开放的振奋态势、文化艺术的活跃氛围以及思想解放的国人心理凝聚,春节联欢晚会得以应运诞生,并产生了巨大的涟漪效应,催生了中国的媒介新闻、电视剧与娱乐节目这三大节目资源中娱乐节目的历史性革命,并且因此导致了综艺晚会节目形态的诞生,导致了《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坛》以及国庆、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种节目综艺晚会的诞生,具有开历史先河的意义,功不可没。
在过去的25届春晚中,谁最牛?前些年,央视国际网站与某门户网站推出了名为“流金岁月温馨回忆”的“历届春晚节目明星墙”活动,由网友“票选出您最喜欢的历届春晚节目”。海选10天,结果1983年举办的首届春晚以及当年演唱了7首歌的李谷一以40万高票雄居榜首。
那一年的春晚确是有无法抗拒的魅力。1983年春晚的铺排可能还比不上今天一个市级晚会的规格,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当家,他们在当年绝对是中国演艺圈的大牌;没有豪华的灯光、布景,观众区也是现搭的,小圆桌、钢管椅,演员、主持人动不动就走下台和观众打成一片;当年的节目甚至没有完整地彩排过,许多节目都是观众通过现场设立的热线电话点唱的,所以李谷一唱了7首歌,包括在当时被划为“禁歌”的《乡恋》。那时,央视只为春晚配了4部电话,这4部电话的铃声此起彼伏,大家不仅担心电话线路不够用,更是担心电话线路会不会因为过热而引发火灾,因此当观众们迫不及待地打进电话的时候,工作人员却准备了灭火器,在电话旁边严阵以待。再想象一下电话那边的情景吧,20多年前,大多数人家没有私人电话,人们在公用电话前排队给央视春晚打电话,那是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次互动联欢。
1983年以来央视春晚相继推出了许多精彩节目并形成经典,也培养了一批艺界新人,成为如今活跃在舞台上耀眼的明星――
1984年:“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马季的单口相声讽刺的是虚假广告,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
1986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蒋大为演唱的名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经春晚的传播,在全国传唱一时。
1988年:“领导,冒号。”相声《巧立名目》这一句台词逗坏了观众,在春晚后成为了人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1989年:“司马缸砸光。”唱了一辈子评剧、演了一辈子配角的赵丽蓉,从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中成功转型,此后成为小品当红明星。
1990年:“傻样儿!”小品《相亲》奠定了赵本山中国第一笑星的地位,至今无人超越。
1991年:“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潘美辰一首旋律流畅、悲凄却蕴含豪情的歌曲,鼓舞人们勇敢地去面对生活,搏击人生。
1999年:陈红的一曲《常回家看看》洋溢着两代人的亲情,不仅唱红了大江南北,也感染了千万家庭。
2000年:“小样儿,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这个本来湮没在笑话堆里的平平之作,在《钟点工》小品中,有了舞台上赵本山和宋丹丹的身体力行,一下子成了很多人的时尚口头语。
2005年:“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邰丽华和她的20位聋哑姐妹在4位手语老师的指挥下,舞出了完美结合和谐之美与人性之美的《千手观音》,时长6分钟的舞蹈,掌声达到10次。这是历届春晚观众最一致的自发行动场面,成为21世纪以来春节晚会最受欢迎的节目。
2006年:“阿瓦(哎),那撒日阿登咕噜有喂(噢趁类里古)……”这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语是“爸爸(哎)!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对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布仁巴雅尔创作,并由他和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