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业分层测评6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人民版选修1.docVIP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业分层测评6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人民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业分层测评6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人民版选修1

学业分层测评(六)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北魏时期,“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孝文帝即位后却纷纷“始返旧墟”,其主要原因是(  ) A.均田制的推行   B.民族融合的加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社会风俗的变化 【解析】 均田制的推行,使百姓耕有其田,人们纷纷重归故土。 【答案】 A 2.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胜)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②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③商业也有较大发展 ④丝织业比较发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国家殷富,库藏盈溢”说明①②,“钱绢……不可较(胜)数”说明③④,故选A项。 【答案】 A 3.《魏书·食货志》记载:“魏初至大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对这一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鲜卑族从高祖改革后进入封建社会 B.北魏政府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业由萎缩而至渐趋活跃 D.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解析】 由材料中从北魏初的“钱货无所周流”到高祖的“诏天下用(钱)焉”,说明商业由萎缩至渐趋活跃。 【答案】 C 4.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解析】 由“‘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可知,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故选C项。 【答案】 C 5.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 ①民族融合的潮流 ②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③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④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③都是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故①②③都是正确的,符合题目的要求。而④并不符合史实,魏晋南北朝时期改革并不普遍,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A项。 【答案】 A 6.吴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北魏因改革成为强大帝国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解析】 材料并未论述政策的稳定性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北朝强盛的原因在于“交替的‘胡化’和‘汉化’”,但并未说明北魏成为“强大的帝国”,故B项错误;材料讨论的重心在于北朝全盛的原因,而非隋唐统治,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北朝在“交替的‘胡化’和‘汉化’”中,积蓄了体制的力量,实现了历史的进步,故D项正确。 【答案】 D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二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作用如何? (2)根据材料二回答,商鞅是如何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谈谈他是如何化解改革阻力的?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由材料信息“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可以得出存在的社会问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信息“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着重考虑孝文帝的政治魅力,借迁都洛阳之事做文章,坚决镇压以太子为首的顽固势力来化解改革的阻力。 【答案】 (1)问题:豪强兼并大量土地;贫民无地少地;百姓贫饥流亡,土地荒芜;政府赋税没有保障等。 措施:推行均田制。作用: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成良田,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商鞅:讲求诚信,政令必行。孝文帝:设巧计迁都洛阳;坚决镇压保守拓跋贵族的叛乱。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魏晋墓葬壁画 图一 牵羊的民族         图二 耕牛图 (1)图一、图二说明北魏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