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最终版.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列夫托尔斯泰最终版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茨威格) 《伟大的悲剧》 《逃向苍天》 斯科特等五位队员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托尔斯泰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 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教育。在大学期间,他受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后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教会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等社会的阴暗都有深刻的认识,给予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并努力想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他的一切 得不到别人,甚至是亲人的理解。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晚年的托尔斯泰更是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出走,受风寒而客死小站。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考: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自然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课文描绘了托尔斯泰哪些外貌 特征?请找出描绘托尔斯泰外 貌的句子。(完成表格) 思考: 部位 特点 句子 …… …… …… 思考: 3、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课后练习一) 平庸丑陋 大众化 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精美 是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反衬 说明 欲扬先抑 思考: 4、在描写的过程中,重点写了托尔 斯泰的什么部位?为什么要重点 描写?(结合课后练习二) 眼睛。 (1)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2)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3)敏锐的眼睛观察社会、人生,对时 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揣摩品味语言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 高尔基的这句话用夸张恰当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2.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事态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幸福”与“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 (1828~1910)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五、六十年代托尔斯泰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从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而不抗恶的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摄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1910年10月决意放弃财产,从家中独自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重读大师》一书中王祥夫著文 说:“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总似乎让 人能听到一种深深的叹息,感受到 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 而同时,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的深 深的爱,一切都基于深深的爱。” 墓志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