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年性血管炎治疗进展
??? 系统性血管炎(systemic vascu-litis)是一组以血管壁的炎症与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的类型、大小、部位及病理特点的改变而不同。系统性血管炎是风湿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难点所在。目前,系统性血管炎的分类和诊断主要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和Chapel Hill会议的命名和定义。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大动脉炎发病年龄45岁,30岁发病的占90%;而川崎病和过敏性紫癜等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好发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为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GCA和AAV的治疗进展。??? 1 GCA??? GCA是一种以侵犯颅动脉为主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影响老年人,发病年龄高峰为60~80岁,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成倍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对该疾病认识的增加,近年来,GCA的发病呈上升趋势。GCA患者血管炎最常见于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受累血管常呈节段性或片状分布,严重受累的血管多见于颞浅动脉、椎动脉以及眼动脉和睫后动脉,其次为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可引起颞部头痛、下颌间隙性运动障碍、视力受损和脑卒中等临床表现。其中视力受损通常为不可逆性,60%患者可导致失明。GCA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炎症,改善患者症状,预防缺血性并发症(如视力受损等)发作。??? 1.1 糖皮质激素??? 在确定GCA诊断之后,应立即给予糖皮质激素初始治疗,以减少缺血性并发症的出现。初始治疗剂量通常为泼尼松30~40 mg/d,对于急性视力受损的患者,可考虑给予甲基泼尼松龙(MP)500~1000 mg/d×3冲击治疗。经过多年临床疗效观察,对大部分GCA患者,糖皮质激素可迅速缓解症状,避免视力受累进一步发展,减少失明的发生率。但大剂量激素仅用于控制症状,症状缓解后应逐渐减量,根据临床症状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来调节激素用量,并小剂量(5~10 mg/d)维持数月至数年。由于GCA患者年龄较大,骨质疏松发生率高,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监测骨密度,并予以维生素D和钙治疗,以减少激素不良反应。近来,Mazlumzadeh等对27例GCA患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14例初始采用MP冲击治疗,13例为安慰剂对照组,3 d后均采用泼尼松40 mg/d序贯治疗,在36周时,MP冲击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0例和2例使用泼尼松≤5 mg/d维持治疗(P0.01),在78周时,2组患者的复发次数分别为21次和37次(P0.05)。MP冲击治疗组比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减量更快,维持治疗时复发率更低。??? 1.2 病情缓解药和细胞毒药物??? 对于难治性、激素减量易复发的GCA患者,应考虑使用病情缓解药(DMARDs)或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CTX)。近来,Mahr等对3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共有161例GCA患者,84例为甲氨喋呤(MTX)治疗组,77例为安慰剂对照组,初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给予小剂量MTX(7.5~15 mg/周)维持治疗。可以显着减少复发率,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而环孢素目前尚未发现对GCA患者有明显的疗效。CTX、羟氯喹等可用于GCA治疗,但缺少随机对照研究,CTX用量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病情而定,常用0.4 g/2周,一般3~6月,病情逐渐控制后可改为4~8周用0.6 g,也可用MTX维持治疗。CTX不能耐受或肝肾功能不好者,可选用麦考酚酸酯(MMF,商品名:骁悉)1.5~2 g/d,分2次服用,一般2~3月病情缓解后可减量维持(0.5~1 g/d)。??? 1.3 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物??? 回顾研究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聚集可以有效预防GCA的缺血性并发症发生[5]。Lee等[6]回顾分析了143例GCA患者,其中有68例在无缺血性并发症时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华法令治疗,另外75例患者未予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2组患者分别有11例和36例患者出现视力受损和脑血管事件(P0.01),同时前者不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GCA患者推荐早期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或华法令抗凝治疗,但抗凝治疗时应监测凝血状况。??? 1.4 生物制剂??? 由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颞动脉中表达增加,故临床医生考虑使用TNF拮抗剂如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商品名:类克)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治疗GCA。有报道认为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在GCA患者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方面有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