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学●明辩●修身●笃行
张源重
俄国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能够指导人类个体完善自我并适应社会生活,而且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无论是以木椟、竹简和纸张为载体的古代,还是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现代;无论是“八股文”盛行的明清,还是“咆哮体”、“高铁体”、“蓝精灵体”和“微博”流行的当今社会;无论是高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群儒,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通建设者,读书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想,对于我个人而言,读书至少有以下几层意义:一是博学之,博学以成材;二是明辩之,审思之;三是诚意正心,修身炼性;四是学以致用,笃行之。
博学
诸葛亮曾训诫其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想,有志者事竟成,如果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志存高远而不好高骛远,则学必有所成。古人倡导要博学,要精研经、史、子、集。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博学之意义。我们要倡导博学,不仅要读有字书,更要读无字书,向自然界学习,从社会实践中感悟,向内心寻求“真经”。读书还要讲究方法,不仅要始终怀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态度,而且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由厚入薄,再由薄入厚”,最终“静心沉玩,乃得其旨”。
明辩
《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大略之意是:大学的道,首先去明白明德的修养,然后才能深入民间去做亲民的工作,达到极其圆满的至善境界。这里的“明”就是明辩和明确之意。如果不能明辨和审思,何能“明”“明德”?又何能“亲民”?更何能“止于至善”?显然,读书不能做到明辨和审思,则不能真正做到修身和笃行。读书要明辩、要审思,就是要明辨事理和是非,并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要明辨事理和是非,就是要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来看待自然和人与社会,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崇尚真善美,再次提倡并实践“五讲、四美、三热爱”。要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就是要用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指导思考,灵活科学运用矛盾的观点、主次的观点、相对的观点、质量互变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等等。
修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就是“勿自欺”,就是意念精纯、心口如一、言行一致。所谓“正心”,就是使人心归于正。所谓“明明德”,就是要明白并践行明德的修养。当今社会变迁太快,日新月异。人们面对的社会压力是巨大而复杂的,这种压力,不仅体现在生存压力、经济压力等物质方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就如先贤所说:“为外物所驭”,也就是后来马克思所说“人类被物化”。倡导诚意正心、修身练性在当今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欲做金精美玉之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面对变幻莫测的世情,既要出世,又要入世,“当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面对名利的纷争,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自警;面对逆境,要振奋梅的精神,“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面对寂寞,要铭记兰的品质,“芷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不芳”;面对外界诱惑,要崇尚竹的高风亮节,“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面对磨难,要挺立松的傲骨,“风吹雨打永无凋,雪压霜欺不折腰”;面对人情冷暖,要胸怀菊的坚贞,“凌霜自行,不趋炎势”;面对社会中丑恶的一面,要严密操持莲的高洁,“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想,修身炼性,就是要最终真正做到: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
本人特别爱好修身励志类书籍,从言简意赅、生动活泼的《格言联璧》和《增广贤文》中,明白了许多世情事理;从古代三大修身书的《菜根谭》、《围炉夜话》和《小窗幽记》中,收获了“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的醒悟;从曾国藩倡导“内圣外王”的《挺经》中,体悟到“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的意境;从《人性的弱点》、《卡内基成功学全书》和《羊皮卷》等现代书籍中,学习和体会到别具风味的思想和深刻。虽然,书看了不少,很多道理都懂得,但各种历练不够,有些仍不能深刻体悟。我想,假以时日,我一定会有更加深刻体悟并灵活运用。
笃行
古人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说,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如果仅仅是读万卷书而不学以致用,终究脱离实践,流于“花架子”,顶多算个“口头禅”;如果仅仅是行万里路,而不读书和思考,则充其量也就算个“邮差”。读书不仅要“明明德”,更要“亲民”,最终“止于至善”。所谓“在亲民”,就是要坚持实践论的观点,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之于人类的意义,就如“盘古开天地”之于华夏文明。个人只有参与并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创新和丰富理论,不断完善“明德”,最终“立人立已、达人达已”。所谓“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