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着“我”之“色彩”.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物”皆着“我”之“色彩”.doc

“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毛诗序》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说的是诗歌是借助语言来传达抒情主人公的主观情感,也就是说诗歌的语言所描摹自然万象的“景语”,所引用或者直接刻画人物形象的“人语”,所交代叙述事件的“事语”,甚至有些直接传情达意的“情语”,其实都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外现,是由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诗歌中的“万物”(景物、人物),都会深深着染上“我”(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色彩”。   先看2009、2010年安徽高考诗词鉴赏题:   小重山#8226;端午   [元]舒 ?E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汩罗江。   问1.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2.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岁 暮③   [唐]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④,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③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④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问3.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问4.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这两道大题、总共四小题的解答,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分别对诗歌主题意蕴的探究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一、要充分挖掘诗词题目的内涵,并注意分析诗句与诗题的内在情感联系。   “小重山”是词牌名,对于解读诗词内容无实际帮助,故可以忽略,“端午”即时诗题,是名词,我们就要从这个名词的特点和内涵这个两个角度着手打开思绪,亦即“端午”这个词能给我们带来哪些联想。首先,我们要想到端午和屈原有关,而屈原又是爱国诗人,以对美政理想的执着坚守而著称,联系我们必修课本上的相关内容《蜀相》、《马嵬》等以名词为题的诗词来进行类比,我们可以推测作者以此为题,可能有对伟大诗人屈子的怀吊,也可能是借古人的酒杯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但到底是借古抒怀?抑或是借古讽今?我们只能联系诗句去求证。   二、要结合作者的生平,联系诗词的写作时代背景,注意分析诗句与作者、注释信息的内在联系。   要解答问3,就必须分析诗句与作者杜甫这个我们必修课本中详细介绍过的信息和注释③、④中的信息提示的内在关系。根据注释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此时,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寂寞壮心惊”肯定与作者对时局的担忧相关,与其想要报效祖国,却只能“客居阆州”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慨有关。而这都与我们必修课本中对其“忧国忧民”,而一生“壮志未酬”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形象定位相契合。   三、要充分解读出每句诗词语句所承载的信息,注意分析诗句与诗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诗词的语句,如果粗而言之,要么是写景,是为景语;要么是状物,是为物语;要么是写人,包括古人(用典)和抒情主人公自己,是为人语;要么是叙述事件,交代背景,是为事语;以及直接表露出抒情主人公主观情感的词句,是为诗眼,也即为情语,要充分解读诗歌的情感意蕴,就必须分析他们与情语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1.景语与情语   诗词中,所有的景语都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投注,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具体而言,抒情主人公是采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来传情达意,细而分之,又可以分为三种:以乐景显乐情,诸如陶潜的《归园田居》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以哀景现哀情,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以乐景衬哀情《天净沙#8226;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等。   2.物语与情语   其实,物语是景语中的一类,之所以把它单独列出,是因为很多时候,诗人喜欢借物传情,以“拟人”或是“象征”的手法,赋予外物(尤其是飞鸟)以自己的主观情感,来外化自己的情感志向,典型的如杜甫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鲍照之“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等。当诗词中有些物象单独出现时,就要特别注意它可能就是诗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