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短文两篇:黄鹤楼.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下:短文两篇:黄鹤楼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能利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读准字音,熟读课文 积累部分文言文字词 2、过程方法:讲授法、探究性学习法 3、情感态度: 通过《黄鹤楼》《于园》两篇短文的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 熟悉作者 《黄鹤楼》作者是阎伯理,唐代人,生平不详,他生活在隋唐五代时期,代表作品: 《黄鹤楼记》。 《于园》作者是张岱(1597-1679年),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张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读书颇丰,他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熟悉读准字词 黄鹤楼 ( ) 西南隅 ( ) 费祎 ( )反憩 ( ) 巍峨 ( )四闼 ( ) 禽鸟啾唧 ( ) 梳理课文,弄懂意思 1、州城西南隅 yú, 有黄鹤楼者 2《图经》云:“费讳登仙,尝 驾黄鹤返憩 qì 于此,遂 以 名 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3、观其耸构巍峨 ,高标巃蓯,上倚 河汉,下临江流;重檐 翼馆,四闼霞敞 ,坐窥 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 之最 也 探究学习 1.文章写出了黄鹤楼的哪些特征? 2、从原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3、哪一句话写出了黄鹤楼的价值? 文中有四个对偶句,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它们是? 历史上,人们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 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楼。滕 王阁因有______的《滕王阁序》而闻名,岳阳楼因 有________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知。有关黄鹤 楼的诗文有______的《黄鹤楼》,李白的 《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于园》探究学习:读课文,疏通文意 富人于五所园也 2.非显者刺 3.奇在磊石 4.缘坡植牡丹、芍药 5.以实奇 6.以幽阴深邃奇 7. 颓然碧窈 8.俱以假山显 课文翻译 于园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林。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 。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细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1 于园并非人人都能进去,从文中那一句话可以证明? 2 重点学习第二节,看看它究竟奇在何处?找出关键句 3 文中从哪几处描绘了磊石呢?找出方位名词“前堂”、“后厅”、“卧房槛外”。朗读这三句。它们各自奇在何处?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谈感受。(可抓住文中具体字词,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的感受。) 4 作者除了介绍磊石之奇外,还写了哪一处景致?你喜欢吗?为什么? 5 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总结:“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作者在全文的结尾处也写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它们都和于园一样,是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原因在哪儿呢? 明确:三个方面的因素:来源于自然之石、能工巧匠的一双手和园林主人高超的艺术构思。 从于园到扬州众多的园林,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致奇巧,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特殊句式梳理 ①遂以名楼。 ②亦荆吴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