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中国佛教研究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的中国佛教研究论文.doc

  美国的中国佛教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 美国目前是西方佛教研究的学术中心,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中国学者不无裨益。在中国佛教领域,他们与中国学者一样,偏重于北宋以前的佛教史,特别是以禅宗为主的隋唐佛教宗派。而对宋元明清的佛教史,他们则引入社会史、人类学等方法,特别是在明末清初、近现代中国佛教史研究方面,出现了较具启发意义的新视野。本文还关注美国学者在“佛教中国化”、“儒释道三教关系”等问题上的研究。 【关键词】 美国/中国佛教/佛教宗派 美国的佛教研究是在西欧的影响下起步的.freelann)等人在英国“巴利圣典学会”(Pali Text Society)的资助下,出版《哈佛东方丛书》(Harvard Oriental Series),兼带收录佛教研究论著,由此莫定美国佛教研究的学术传统。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美国却已经取代老牌欧洲,成为西方佛教研究的中心。即使是在中国佛教的研究领域,也有相当的学术成果值得我们中国学者了解。 概论性的中国佛教史著作,迄今为止美国有两部著作较为著名:1959年芮沃寿发表的《中国佛教史》(Arthur F..Somers,Ne in China:A Historical Surve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4)。中国佛教史可粗分为宋以前与宋以后两大段。北宋以前的中国佛教,高僧辈出,义理宏富。与中国学者一样,美国学者多数也偏重于宋以前的佛教史。不过,他们现在对宋元明清的佛教史也是越来越关注,而且在方法论上有所创新,引入了社会史、人类学等方法,研究视野颇值得国内同行留意。本文分四节略述美国学者在中国佛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他们最近二、三十年的情况。(注:若想了解欧美学者在60年代以前的研究工作,我另外推荐两部工具书:一是法国学者在1928-1958年间编辑的《佛教书目杂志》(Bibliographie Bouddhique,vol.1-31);二是日本学者花山信胜(Shinsho Hanayama)编的《佛教书目》(Bibliography on Buddhism.TokyThe Hokuseido Press,1961),其中也有不少讲到中国佛教的研究,当然研究者不仅是美国学者,或者说当时主要不是美国学者。) 一、“佛教中国化”问题 研究中国佛教史,总是会遇到所谓“佛教中国化”的问题,这也同时意味着中国与印度佛教的比较。1973年陈观胜出版《佛教的中国转型》(Kenh Ch en,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Buddhi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3),从伦理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学生活与教育社会生活等五个方面,分析佛教进入中国以后的适应与转变过程。而此前出版的欧洲学者许理和的《佛教征服中国》(Erik Zürcher,.freel in Early Medieval China.Leiden:E.J.Brill,1959),诠释了佛教传入之初如何与中国社会、文化调适的早期历史,该书成为此后美国学者研究此类问题的起点。 中印佛教之间的比较需要细致的个案研究。梅维恒擅长中印交流史的研究,1988年他发表《绘画与表演:中国的看图讲故事和它的印度起源》(Victor Mair,Painting and Performance:Chinese Picture Recitation and Its lndian Genesis.Honolulu:University of Hai and the Sinification of Buddhi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在佛教中国化这个问题上又添新例。这一年,沙夫(Robert Sharf)完成其博士论文《〈宝堂论〉与公元八世纪佛教的中国化》。 疑伪经,特别是几部与中国佛教密切相关的经典的真伪,一直是中国佛教史研究中的大事,也与“佛教中国化”问题密切相关。有些经典被公认是中国人的伪作,但也确实反映了中国人在某个阶段对于佛教的认识与需要。布斯韦尔(Robert Busation of Ch an Ideology in China and Korea:The Vajrasamādhi-Sūtra,A Buddhist Apocryph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9)。 二、佛教宗派研究 隋唐宗派,是美国同行最为热心的研究领域。若从佛教史的角度来看,从南北朝中后期到中唐前后,大约二百年的时间,是佛教宗派创立与繁荣的时期。1987年美国资深佛教学者威斯坦因(Stanley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