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题本中体现出的科举制度.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题本中体现出的科举制度.doc

清初题本中体现出的科举制度   摘 要: 本文以清代顺治年间的科举题本为例,试对其中体现的清初科举制度的一些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显现出的弊端进行探讨。   关键词: 题本 科举 顺治年间      题本作为正式的公文始于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明会典》卷二百一十二记载:“凡内外各衙门一应公事用题本,其虽系公事,而循例奏报,奏贺,若乞恩,认罪,缴敕谢恩,并军民人等陈情,建言,申诉等事,具有奏本。”清代沿用明制,但使用范围的规定更为严格。   作为明清时期各级官员奏报政事使用的公文文种,题本的使用相当频繁且广泛,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政治制度等都是真实可靠的材料,本文只以顺治年间处理科举事务的题本为研究对象,试对清代早期的科举制度进行分析。   一、顺治年间会试已有南北中分卷出现。   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正月初九,兵科给事中魏裔介在题本中写道:“为南北分卷宜公,人才庶无淹滞,仰乞敕部确议,以立经久之制事。”其后为了论述南北分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题本中以明朝分南北中卷以达到公平取士开篇,同时提到:“我朝丙戌、丁亥、己丑三科奉旨凭文选取,不必分南北中卷。至壬辰科礼部有分别南北中卷之请,疏内开进士四百名,南卷取二百三十三名,北卷取一百五十三名,中卷省分未全取一十四名,业已行过一次矣。”其后,又进一步指出由于分卷未有定制可依,尚存在乡试、会试南北分卷的省份划定不一等问题,影响公平取士。题本后披红:“礼部速议具奏。”通过这一题本,可以清晰地看到清代初期开科取士并未实行分卷,但壬辰科在礼部要求之下承袭前代之制,采取了南北中分卷的方式,可见分卷方式确实可行,只是未有定制导致诸多不便,由此可以推断出,顺治时期科举分卷成为定制已经是大势所趋。   事实也确实如此,顺治十二年,将中卷并入南、北卷,实行南北分卷。此后中卷时分时并,有时南、北、中卷内再分左、右进行录取。直到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下诏,确定了分省取士的办法取代之前的南北分卷制度,按照各省应试人数酌情确定该地区的进士名额。   在清朝建立初期,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刚刚建立的统一王朝,统治者很注重调和南北矛盾,而借鉴前代制度在会试中采取分卷,既有利于广泛吸纳人才,又照顾到偏远地区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对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中卷的时分时并,以及分卷之下再分左、右进行录取,又体现出了制度的不断调整和自我完善。为了更好地实现政治势力的合理分配,统治者将分卷制度进一步细化到各个地区,再到各个省份,最终形成分省定额取中的制度。   清代初期的南北中分卷制度,既体现了对前代的继承,也在其中孕育着向分省定额的取士制度演进的契机,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   二、科考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严格的科场考律   顺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四日,礼部尚书胡世安所上关于磨勘乡试朱墨卷事的题本中,明确提到:“案查顺治八年七月内该臣部题前事内称,旧例各直省取中举人朱墨卷解到部科会同磨勘,凡内外帘官及举人应议处者,俱照事情轻重拟议题请。又该臣部条议,凡正副主考官、分考官磨勘出字句可疑及文体不正者,照卷数多寡,各分别罚俸降革,举人分别轻重罚科斥革。又臣部题定科场条例一款,题目字句不得错落及违式等项,例应贴出不誊。”   由以上文字可以看出,顺治时期科举考试中,考生在考试时必须要小心遵守各种条例,小到错字漏字,大到违反定式,都会招来处罚。而对于中举人的朱墨卷,还要送入京中会同磨勘,一旦发现字句有可疑之处或者是文体不正,不仅该举人要受到严惩,连带其正副主考官、分考官也要受到罚俸禄甚至降级、革职的处罚。仅仅是科举中较低级别的乡试已经有如此严谨的规定和处罚条例,对考生动辄处以重罚(革除举人之功名),而对于将其点为举人的考官,朝廷一样是严惩不贷,即使是一次偶然的失职,也难逃处罚。在题本的下一段中,就是对三名举人及其考官的拟处罚办法。题本后披红:“是。依议行。”可见,对科举中的任何违例现象,其惩罚措施是被严格执行的。   (二)完善的阅卷制度   在顺治朝科举提本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阅卷过程的严谨。顺治十二年二月初七,胡世安题本中全文引述了户科给事中宋牧民对科场条例提出建议的题本,其所提建议共四项:对读应通文义、发还落榜试卷、循例开送房官、磨勘详细注释。其中针对阅卷提出的就有两项――发还落榜试卷和磨勘需详细注释。   落榜的试卷发还考生进行查验,磨勘时要详细注释,这些都对阅卷者的水平和态度是很大的考验,也是一种积极地保护考生权益的有效措施。虽然执行上会带来很多不便,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的。落榜试卷如果随意处置,必然造成阅卷人员的侥幸心理,只要选出足额的入围试卷,其他可以散漫对待,而规定了落榜卷发还考生本人,就能让考生查验试卷的批改情况,大大降低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